你的位置:首页 > 管理 > 专题

BNET Feature Package

The Great American Business Model

企业“走出去”应该注意哪些误区?

来源:BNET商业英才网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成为国际上投资的焦点;而在国内资源供求相对不平衡的现实下,急需各种资源的中国企业要想在国际竞争中脱颖而出,那就必须“ 走出去”。

快速兴起的全球一体化经济,为企业创造了种种商业机遇,但同时也产生挑战和风险。全球竞争呼唤中国企业走出去,但是“走出去”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1.“走出去”一定要政府推动

为了加快企业跨国经营的步伐,不断扩大企业的对外投资额,尽快造就中国自己的跨国公司,需要政府积极推动企业“走出去”吗?这种“政府推动论”在强调对外投资制度建设的同时,将政府对对外投资的管理职能上升到对企业经营行为的影响与干预,给“走出去”抹上了不应有的行政指令色彩。“走出去”的主体是企业,政府作为公共管理部门,职责就是为企业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提供必须的信息服务,绝不能“越俎代庖”,偏离轨道。

2.全球化大趋势下必须“走出去”

现在这种思维很有市场,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生产要素在全球的重新配置,所以企业一定要开展跨国经营,到全世界寻找和开拓市场。事实上,是否“走出去”、何时“走出去”完全取决于企业的生存状态和自身发展需要,企业的本质就是追逐经济利益,一切生产经营活动无不围绕着这个本质进行,企业比谁都清楚哪里有利可图。外面的世界真的很精彩,即便冒风险,企业也会在利益的驱动下毫不犹豫“走出去”;反之,预期收益很低或是得不偿失,你就是拿着棍棒在后面驱赶,企业也走不出去。

3.必须用财政金融等措施促进

很多国家都有对外投资的促进措施,我国近年来也出台了一系列财政金融等鼓励措施。但是促进措施与企业对外投资之间的关联度真的很高吗?张教授认为,对外投资是企业追逐利益的自发性经营行为,促进措施只是“走出去”的辅助条件,不是必要条件,更不是决定因素,真正成熟的企业家不会因为一点点促进措施就拿自己辛苦经营的企业去冒险。

4.经常进行规划与理论研讨
 
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发展规划,科研机构举办研讨会,把“走出去”搞成一个热门话题,针对这些现象,政府规划毕竟不能解决具体的问题,只能作为企业的决策参考,如果符合规划的对外投资就批准,反之就不予批准,就会犯本本主义的错误。

东南沿海某省的对外投资企业数要远远超过政府统计的数字,原因是很多企业根本就不通过政府审批这道程序,而采取其他手段开展对外投资。粗略估计,该省这些名单外的境外企业是政府审批数的两倍以上。据企业反映,躲避政府审批主要出于审批程序繁琐,耽误商机。如果经过审批,后续一系列事情会接踵而至,如报送境外投资情况统计资料、参加境外投资联合年检和综合绩效评价等,让很多企业觉得繁琐。换个角度想想,名单外的企业走出去根本没有享受到对外投资促进措施的好处,但是也大批“走出去”了。

浏览(|评论(条)当前得分:收藏|推荐
我要评论

评论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