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BNET商学院>管理>领导力>文章页
华尔街归客:穷途还是涅槃?
字号:

类别: 人力资源管理 时间: 2009-08-19 来源:中国企业家

转发: 腾讯微博 推荐到豆瓣豆瓣 人人网 网易

关键字:人才
这会是华尔街归客们的普遍尴尬吗?科锐国际金融行业资深猎头顾问宫宇告诉记者,金融危机发生后,科锐随即在《华尔街日报》登了广告,随后收到两三百分简历。但引荐回来的人,大多因为薪酬、待遇、管理方式乃至人际交往上的不适应,又回了美国。华尔街弃子、中国热情吸纳。但对这拨归回的游子来说,中国市场能给他们多少,他们又能给中国市场多少呢?

另一边,美国的情况正变得越来越糟:接下来的一年里,整个华尔街裁掉了十多万人。美国的失业率从2008年初的4.9%激升,到2009年7月已经达到9.4%——激进的观点甚至称,如果把放弃求职以及临时工人计算在内,这个数字应该是16.3%,失业人口总计1450万人。

2008年10月,李伟龙在全美华人金融协会(TCFA)年会遇到自己在香港与深圳工作的大学同学。"我本想在华尔街多干两年,累积些经验。但他们告诉我没必要在这儿留着。”看到几个同学的状态都还不错,李伟龙坚定了回国决心。

但在与国内金融机构的接触过程中,李发现了落差所在:到华尔街来的华夏、嘉实、南方等共同基金,都是希望挖到做股票的人才,但在华尔街做股票的人非常少,更多的是股票之外的金融衍生品人才。"这是矛盾所在,擅长和需求不同。”

综合权衡后,虽然尚未确定工作,今年2月,李伟龙辞职回国。几经面试,进入海融投资做投资总监。

"应该没有什么(不能适应的),其他人能干的我也能干。”李伟龙说。但他错了。进入海融投资后,他所擅长的固定收益具体债券化产品学识和英文都派不上用场。他的职责变成更基本的尽职调查、撰写报告、以及陪着合伙人去走访公司。去拜访一些本地企业时,他需要乘坐公交车前往。如果下班忘记关灯,还会受到老板责备。 "在华尔街,灯都是智能的。”李承认,中式的管理方式让他感到不适。只在海融投资呆了5个月,李选择了离开。

这会是华尔街归客们的普遍尴尬吗?科锐国际金融行业资深猎头顾问宫宇告诉记者,金融危机发生后,科锐随即在《华尔街日报》登了广告,随后收到两三百分简历。但引荐回来的人,大多因为薪酬、待遇、管理方式乃至人际交往上的不适应,又回了美国。至今为止,科锐为中国引进的华尔街人才成功案例只有一两个,还是在国内也已经起步的财富管理领域。

"很多东西在中国还是个起步阶段,适应起来不能说很容易,回来有个适应期是很正常,公司在适应期也可以看看这个人怎么样,再给予一个适合的位置。”陈讯勇认为,即便是专长与需求匹配,华尔街归客们的适应期也需要半年到一年,但不能因此否定他们的优秀。"既然你从国内最好的大学出来,在美国也是最好的大学,又能自己在华尔街找份工作,从全球最好的金融公司,从助理变成董事、副总裁、董事总经理,背后的能力不是可以数量化衡量的。在华尔街,不但是跟美国人拼,也是和世界在拼。华尔街总共就业人口30万,你是在和30万国际上比较优秀的人竞争下来的结果。”

李伟龙的新目标地是上海。在他看来,上海离自己家近,金融环境在国内已经算是完备。他希望新的工作可以让自己发挥在固定收益上的专长,另外,年薪在三四十万元。但他自己也知道,"现在问题是国内做固定收益的工作不多”。

"假如上海没有合适的,可能也会考虑香港,远的地方也不会再去了。”无论如何,李伟龙不想再回美国。

不过,华尔街似乎正在缓过劲来。今年上半年,高盛从上半年营收里拿出114亿美元支付员工薪资,瑞银集团则将银行家薪酬提高一半,就连上半年业绩锐减40%的摩根士丹利,也不惜拿出营收的72%拿来支付员工薪酬。

"那都是赚钱的部门,衍生品部门不会再有分红了,”李伟龙重复了一遍,像是在强化决心。"衍生品部门不会。”也许他是对的。在吸并了贝尔斯登的摩根大通里,得到平均37%加薪的员工来自投资银行部。

那么接下来,中国市场能给他多少,他又能给中国市场多少呢?

我要评论

评论

我来说两句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