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叔祖父乐松生去世后,几十年里乐家子孙没有再进入同仁堂工作。”乐拯说。现年37岁的他是乐家第十五代。2003年他从德国留学、工作归来后加入了同仁堂集团,现任品牌管理部副部长,是乐家唯一一位在同仁堂工作的后代。
“这可不行。”李建勋说,文革前后,他看不上批发来的药材质量,有时麻袋里还有好几斤土,当时他已经担任同仁堂大栅栏店总经理,组织了十来个员工,成立“加工小组”,对药品进行检查,不合格的就二次炮制,“同仁堂这300年的牌子,不能在我们手上毁了。”李建勋一句话向员工说了无数次。
时间退回到1957年春季,一件事在公共卫生领域发生:国内数个地方爆发严重流行感冒,史料记载,当时仅仅北京市就有总人口数百分之四五十的人患上感冒。这H2N2型致命流感病毒引发的流感后来迅速蔓延为“亚洲大流感”。在中国,当时抗病防病的主要方法就是中药,同仁堂的药,特别是银翘解毒片,常常卖到断货。同仁堂还专门设立了感冒专柜,为学校、厂矿送药。大流感在中国当时的发病率高,但死亡率并不高,至今部分专家仍然认为,中药的功效不可忽视。
【图为:李建勋75岁,1953年即到同仁堂工作】
李建勋还记得,1990年9月21日,北京亚运会开幕的头一天,从大栅栏出来的行人,很多手拿同仁堂药包往外走。因为此时很多海外华人回国看亚运会,一下飞机就赶到同仁堂买药。李建勋至今清楚地记得:“那一天销售额高达42万元,是平时的一倍多,全街百货零售店30多个,同仁堂占了当天总销售收入的60%多。”
回归之“安宫牛黄丸”
【配方】牛黄、麝香、犀牛角、羚羊角、朱砂、黄芩……
“同仁安宫牛黄丸”为北京同仁堂十大王牌药之首。乾隆年间纸页泛黄的《同仁堂药目》,翻开几页就可看见赫然用正楷书写的“安宫牛黄丸”。主要用于高热昏迷、热入心包、痰迷心窍……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改革”成了当时国营企业都在谈论的主要话题。这一年,同仁堂单独挂牌。在北京药材公司的基础上,成立了由同仁堂制药厂和同仁堂药店等核心单位组成“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公司”。“老牌子又回来了,这是一块宝。” 同仁堂博物馆馆员张海燕说。同年,杭州市在原胡庆余堂基础上成立青春宝集团,由当年身着长袍的小学徒冯根生出任董事长。
这一年,同仁堂的安宫牛黄丸开始扩大产量。安宫牛黄丸和其他同仁堂传统中药,虽在同仁堂历经300余年,其配方和剂型一直没有太大改变。
1995年,现任董事长殷顺海上任,梅群从同仁堂香港分公司回京,担任副总经理,与其他高管一起形成了目前的领导班子,着手改革。梅群在1980年,刚刚24岁风华正茂时进入同仁堂工作,至今29年。他感到同仁堂对自己既是事业,也是生活。仅 1997年一年,中国新出现的下岗工人就有1000万之多。这个阶段,同仁堂却几乎没有下岗员工。一年改革之后,同仁堂经营质量和资产结构提高,职工涨了工资。
1998年3月,朱基上任国务院总理,在记者招待会上说出了那句著名的“不管前面是地雷阵还是万丈深渊,我都将一往无前,义无反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开始加快。1997年,同仁堂从集团拆分出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在上证所上市募集资金3.52亿元。2000年,同仁堂又从股份公司分拆出了科技含量较高的1亿元资产,组建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于当年10月在香港联交所创业板上市,募集资金2.4亿港元。
当时包括南方制药、哈药集团等全国很多制药企业正在快速扩张中,手捧百年品牌,同仁堂发展选择了另一种发展模式。“我们完全可以每年多开一倍的店。”梅群说,但这不是同仁堂的目标。品牌是同仁堂第一要务,同仁堂提出的是“做长、做强、做大”。
互联网因为其媒体的特殊性,有着广泛的发展空间。他的互动性、可评估性甚至...
TechRepublic的Peter Spande阐述为什么针对商业专家的营销更具挑战,并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