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BNET商学院>领导力>人力资源>文章页
中国老龄化浪潮的“危中之机”
字号:

类别: 人力资源管理 时间: 2009-10-26 来源:中国企业家

转发: 腾讯微博 推荐到豆瓣豆瓣 人人网 网易

关键字:老龄化 投资
3亿老年人能否成为中国最大的消费人群?我们能否迎来一个遍地“银元”的商业黄金期?

“银元”(The silver dollar)是《经济学人》针对银发经济发明的一个词汇。在老龄化这个危机重重的阴影下,我们换个思路:中国“银元”在哪?有多大?

本刊研究部专门启动了一项老龄化“危中之机”的调研,我们的调研发现:

 未来5年是重中之重。一方面,这5年是人口机会窗口中最好的时段,也是人口红利耗尽前最后的机会;另一方面,这5年是中国全面进入老龄化的关键时期。

“危机亦良机”。中国要补的第一课是在意识上,必须从现在开始,在全社会建立起应对老龄化的意识。

 从“人口红利”到“长寿红利”。单纯把老年人口看成经济发展“成本”的做法早已过时,老龄化也可能创造“长寿红利”。

“银发经济”现在是铜矿,5年后会慢慢变成金矿。随着建国后第二个生育高峰出生的人逐渐步入老年,中国老年产业将发生质的改变。

 中国老年产业正处于“尿布时代”。政府要承担起父母的职责,推动老年产业走向产业化、民营化和市场化。

发现中国“银元”

3亿老年人能否成为中国最大的消费人群?我们能否迎来一个遍地“银元”的商业黄金期?

“夕阳人群”也是“朝阳产业”?经济学理论认为,社会中老年人所占比例较大时,社会的消费倾向较高。因此,逐步逼近中国的老龄化浪潮,同样也意味着“不尽银元滚滚来”的美妙前景。

许多发达国家已开始迎接“银发经济”的到来。在美国,“战后婴儿潮”期间出生的7700多万名婴儿正逐步步入花甲之年。这个世代占美国所有家庭的42%,控制美国50%的消费者开支,一年总额超过两兆美元。他们可望比以前的任何世代更长寿,又乐于使用科技产品,引得无数厂家都纷纷制订新计划,推出新产品,以抢占这一市场。日本则走得更远,1960年代中期推动日本经济腾飞的主力“团块世代”已然退休,有望为日本带来15.3万亿日元的经济效应,日本企业目前已积累了傲视全球的服务老年消费者的经验。

类似局面一定会在中国出现,但并不是现在。“银发经济”在中国始终是“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春天迟迟没有到来。原因很简单,中国老年产业尚处在“尿布时代”。

从铜矿到金矿

“消费能力不足是中国老年产业发展不起来的最根本原因。”在调研中,成美营销顾问公司总经理耿一诚告诉《中国企业家》,尽管中国目前已经有上亿老年人口,但这批人主要出生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消费能力有限,消费习惯保守,而且观念比较传统,有钱还是想留给子女。“中国老年产业现在是铜矿,开采难、获利少,而中国现在遍地是黄金,因此很少有企业有意愿、有动力去做。”

这得到了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陆杰华的肯定。由于老年产业并不是传统意义上一个独立的产业部门,而是由于老年消费市场需求增长带动而形成了国民经济中一个新兴产业,基本覆盖了第一、二、三产业,具有经济和社会双重性。即便在学术界,有关老年产业的性质究竟是盈利还是福利,抑或兼而有之,也是一个长期争论的话题。

“不过,5年后铜矿会慢慢变成金矿。”耿一诚认为,随着建国后第二个生育高峰(1960年代-1970年代中期)出生的人逐渐步入老年,中国老年产业将发生质的改变。这群人是当前社会的中流砥柱,有钱也有话语权,消费观念比起父辈也更为超前。届时中国市场捡钱时代也差不多结束了,老年市场将发展成真正的黄金产业。“我估计,这个高潮将出现在2020年前后。”

老龄委提供的一组数据也说明了这一点。2005年中国老年人的消费需求总量约为6000亿元,2010年将超过10000亿元,而当前每年为老年人提供的产品总价值却不足1000亿元,老龄市场供需之间存在巨大的差距,也隐藏着巨大的商机。

很多跨国公司已经注意到中国老年产业中隐藏的某些商机,但较少上升到战略层面。IBM中国研究院资深经理潘越坦言,很多跨国公司储备了大量与老年产业相关的产品和技术,但多处于研究阶段,离商业化本身还有一段距离。“现在还没有到启动的时候,企业都在等这个市场爆发。”潘越说。

联想这样的本土企业,甚至早在2000年就开始关注这一市场。2001年,联想推出了专为中老年人设计的天乐系列老年电脑,具有全屏触摸式、屏幕手写板以及家电化设计三大特性。但由于市场发展不到位,产品本身的适老性也有问题,因此并没有获得成功。

我要评论

评论

我来说两句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