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末,一场由少年儿童引发的网络暴力引起了各界人士的关注,众多孩子聚集在央视某节目的互动平台上,围攻谩骂,粗言秽语充斥其中。这场暴力的起因则是该节目对国内最大的儿童虚拟社区——摩尔庄园的批判性报道,除了对相关游戏本身进行质疑,更宣称沉溺于网游会“削弱青少年意志”。年初,摩尔庄园作为网络及其应用部分,被收录于湖北省武汉市九年义务教育《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教科书中,曾引起各界争议。
网络游戏自诞生之日起,围绕其间的争议便从未停止,那些暴力、血腥、欺骗、色情的因素让众多家长忧心忡忡,“网络成瘾”现象很大程度上也因网游而生,但网游的“快速致富”效应仍令很多厂商涌入其中。已有业内人士表示,从商业上判断,这种畸形的发展模式风险极大,很难持续发展,能真正关注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网游将是以后的方向。
近年来,已有以摩尔庄园为代表的多家创业企业,介入少儿网上娱乐领域,并吸引了众多注册用户,不少投资机构也开始给予关注。曾经投资了摩尔庄园的启明创投的一位人士甚至认为,这将很可能是启明在中国最成功的一次投资。
在众说纷纭的状态下,少儿互联网娱乐究竟会走向何方?
“企鹅俱乐部”效应
2007年8月,运营“摩尔庄园”的上海淘米网络科技公司(下称“淘米网络”)正式成立,创始人汪海兵之前服务于腾讯,负责“QQ宠物”项目,他从腾讯联合创始人曾李青那里拿了一笔天使投资。最初,汪海兵将公司业务定位于网络儿童教育,第一个线上产品“果果乐园”为4~6岁低龄儿童提供早期教育,但运营情况不如人意。
汪海兵认为4~6岁儿童的市场在当时并不乐观,遂把目光转向7~12岁区间,准备开发“摩尔庄园”项目。当年末,一条新闻吸引了他:迪士尼以7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企鹅俱乐部”(Club Penguin),这个成立于2005年的儿童虚拟社区拥有70万付费用户和超过1,200万活跃用户,流量甚至超越了“第二人生”与“魔兽世界”之和。而企鹅俱乐部的服务内容与他的想法不谋而合:一个为儿童提供快乐的线上乐园。
“摩尔庄园”在2008年5月正式公测,初始的推广力度并不大,除挂靠一些小的游戏站点外,就是在孩子聚集的地方打些广告。汪海兵迅速抓住了儿童人际交往的特点,3个月后注册量达到200万,超过团队的预期;到了寒假,学校内的传播期结束,亲友间的传播期又开始了,“7岁的弟弟去9岁的姐姐家拜年,姐姐会跟弟弟聊自己在玩的‘摩尔庄园’,如果家里有电脑,马上就增加一个小用户。”
为了让家长们接受“摩尔庄园”,汪海兵对儿童上网时间管理推出了很多举措:每45分钟后系统会主动建议小朋友做眼保健操或者起来运动一下;午夜12点~凌晨6点关闭服务器;内容更新在周四夜里,孩子们正好能在周五放学后看到新情节。此外家长的手机或者电子邮件可以和孩子的账号绑定进行监督,淘米网络也会推出接待日与家长和孩子见面。
企鹅俱乐部被并购的新闻同样让广州百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下称“百田信息”)的团队非常兴奋。百田信息从2006年开始寻找新的互联网项目,但几次研发的产品都无法带来盈利。但当方案提交到公司高层讨论时,大家都很犹豫。
百田信息的决策层由四个人组成,均来自于从事无线通讯领域的母公司阿尔创,而且都已做了爸爸,孩子们的年龄集中在5~11岁,都是项目的目标受众。副总经理王晓东最先抛出意见,他的女儿10岁而且患有近视,从一个老爸的角度,他点出了几个“死穴”:项目是否能够得到家长的认同,孩子的学习、用眼卫生、时间安排方面的问题怎么解决。
但下面的同事们不肯放弃,认为儿童互联网潜力十足。大家提议让四位高管的小孩作为第一轮调查对象,观察他们的网络认知,结果发现孩子们不仅酷爱上网,而且搜索引擎、QQ空间玩得比大人还熟。之后,CEO吴立立带着几位高层跑到各个小区,买来冰激凌和零食去找孩子们聊网络。当调查完成后,结论很让人鼓舞:儿童上网已经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四个人也萌生了想法——为孩子量身定做一个网站,就当成送给他们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