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真正驱动刚才所说的旧模式到新模式的转轨,有三大政策或要素是中国所必须采取的:建设安全网、对中国农村家庭进行大规模的收入方面的支持、扩大内需
【《中国企业家》网站专稿】11月12日下午,摩根士丹利亚洲区主席史蒂芬·罗奇在北京举办其新书《未来的亚洲:新全球化时代的机遇与挑战》发布会,指出亚洲世纪的到来还需要经历不可避免的挑战和转变。亚洲要想成为经济增长的引擎只有拉动内需,达到更好的平衡。同时也肯定,中美之间的最主要问题,就是怎么样让美国本土的政治不影响中美之间的贸易关系。
以下为罗奇现场答记者问(有删节):
史蒂芬·罗奇:第一点,我要谈的是为什么我要写这本书。第二点是要谈谈这本书基本的主题。但是我不会把这本书的最后章节——结束语告诉大家,没有一个作者愿意一开始就把这个告诉大家,如果告诉你们,你们就不会从头读到尾了。
首先,我写这本书的原因在于我对中国这个伟大的国家充满了激情,充满了热爱,因为我看到中国,特别是在97、98年金融危机的时候的表现,从很深的层面来说,完全不同于其他国家,当时中国的举动在我心中燃起一团熊熊的火焰,这团火焰在过去的十二年里始终在我心里燃烧。后来我在90年代末期开始写一些关于中国的著作,我其实有过很多机会把我的观点通过知名的、重要的出版社出版出来,这些著作逐渐得到了中国一些重要的领导人的重视。他们对我的帮助很大,非常诚恳的把他们的观点跟我进行交流。这些交流使我受益匪浅,而且,那么多年过去了,直到今天,我仍然感到非常非常愉快。
第二个原因是因为,我由衷地感到不少西方人对亚洲、对中国有着很多误解,我是很久以前就发现了这种情况,实际上西方看中国的时候,漏掉了很多东西,特别是中国的一些重要特点他们并没有真正认识到。不时的有这样的情况,有时候我自己也漏掉了,没有认识到中国以及亚洲的一些重要的特点,因为我毕竟是一个来自西方的人。所以,这一切致使我相信我必须采取行动,做出决定:干脆把我的工作搬到亚洲来,全日制的在亚洲工作,这是两年半以前的情况。这样,我就不会是从一个西方人的独特的视角,而是站在亚洲、站在中国的内部来看中国、看亚洲。
第三个,也是最后一个原因在于,我始终担心,在未来的几年里,我们会看到在西方和东方之间,尤其是中国和美国之间,有一些紧张状态、紧张局势,可能会加剧我们面前面临的一系列的挑战,那么每个国家,每个经济体中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如果大家不重视这个问题,对它置之不理的话,就会产生比较严重的贸易摩擦。这种摩擦有碍于两国以及世界经济的健康发展。
过去到目前为止,亚洲的这样一种状态,即出口在亚洲占GDP的百分比在过去始终没这样高过;而消费,从来没有这么低过。如果它将继续下去的话,那么会产生很多糟糕的问题。所以我们现在认为,亚洲,特别是中国,必须进行转轨,必须从这样一种模型转变为一种新的模型,不要像过去那样,如此严重的依赖投资。
我个人相信,这样一种从旧模式到新模式的转轨肯定会发生,而且应该发生。它在我们面前展示了一种令人兴奋、令人憧憬的前景。我觉得这将会比很多中国人想象的发生的更早,而不是像有些人说的那样,要花好几代人的努力、好几十年的时间才发生这样的转轨,我想在2011年年初的“十二五计划”就会清晰的提出这样一种重要转变的建议和实施意见。所以我觉得这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现在真的是充满了兴奋之情,我对中国的未来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乐观,我坚决相信这样一种过渡,一种旧模式到新模式的过渡就会发生,肯定会发生!未来的中国充满希望!
记者:刚才您讲到中国未来会领导亚洲在经济增长方面的转型,也提到了中国在转型上的必要性,您说中国是有这种决心和务实来进行转型,麻烦您解释一下,中国会有哪些中长期的政策来促使这种转型?然后到目前为止我们看到的中国的一些政策更多的还是在刺激投资和出口,而对于消费的刺激除了医改之外看不到更多的措施,金融市场也没有什么大的改进,我想知道您的这种预期是怎么得来的?
史蒂芬·罗奇:我认为,要真正驱动刚才所说的旧模式到新模式的转轨,有三大政策或要素是中国所必须采取的。第一条是建设安全网,特别是大规模的资金的支持,在中国建立起全国性的社会保障体系、医疗保障体系、失业保险等等。最重要的就是私人的养老保险。第二点,必须对中国农村家庭进行大规模的收入方面的支持。第三点,中国必须拿出一个宏伟的发展蓝图,大张旗鼓地对消费产品的发展、对消费者的服务方面在“十二五计划”中有所体现。
记者:前段时间中美经历了最频繁的一段时间的争端,一周内发生了六起调查。那么就在奥巴马前期发生这么频繁争端在您看来是偶然的还是刻意的?这对几天后的胡锦涛和奥巴马的对话有什么影响?
史蒂芬·罗奇:实际上,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在过去的五年始终在不断发生,一个完了又一个。但是幸运的是,没有一次产生非常严重的后果,包括今天和过去的四年,两国贸易方面有不少的分歧,不少的看法,我觉得重要的一个背景原因就是美国到现在的失业率已经高达10.2%。10.2%的失业率带来了国内巨大的政治压力。所以就出现了一些错误的指向,认为中国是发生失业等一切矛盾的源头。所以我担心到了明年,2010年,恐怕还是会继续带来这样一种问题,把错误的注意力指向中国。美国的国会还会采取更多的措施来限制中国对美国的贸易,所以我希望这种注意力还是能分散一下,不要再影响两国之间的关系。
记者:奥巴马来中国之前说中国和美国之间的竞争应该是公平的、友好的。这是很理想主义还是可以实现的呢?同时,在奥巴马来华期间,罗奇先生对哪些信息比较关心。
史蒂芬·罗奇:我喜欢奥巴马总统,选举的时候,我投了他一票。但毕竟怎么说他也是个政客。他非常看重选民对他的支持。上周,他所在的民主党在两个非常重要的州:弗吉尼亚州和新泽西州分别在选举中失败。所以他感到忧心忡忡。实际上他做的一些事儿陆续出现的一些问题他都归咎于布什。虽然有这样的原因,但不要忘了,奥巴马上台已经有将近一年的时间了。所以布什造成的后果已经越来越不重要了。实际上是他自己的经济政策出了问题,不能怪别人。
刚才我们已经说过,美国的失业率已经高达10.2%。是在过去二十多年里达到的最高峰。而且这个数字可能还会继续攀升。另外还有7%的美国工人实际是处在就业不足的状态,所以大家都感到非常沮丧和忧心忡忡。这让我们看到一个史无前例、特别是上世纪30年代以来没有的状况。所以他必须要解决这样一种状况,他必须动员起各种强大的力量把他们的手指指向他们的贸易伙伴,特别是指向中国,指出美国的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都来自于中国。我觉得这样一种观点,一种做法是完全错误的。在过去五年时间里,我至少有十次出席美国国会的听证会,我在会上一直坚决的认为美国必须自己照照镜子来解决自己的问题,而不能把什么都怪罪于别人,怪罪于中国。他们根本不听信与我,所以我干脆搬来亚洲了!这只是个玩笑,但是我将继续在这方面做努力。在美国政府面前来表达我的观点。我不同意他们,要用与他们不同的解决方法来解决问题。我也很高兴奥巴马在访华前讲了一些好听的话,但我们不仅要听其言、还要观其行。要看他具体做什么,在这方面我们还没到最后对他做出评判的时候。
要真正驱动刚才所说的旧模式到新模式的转轨,有三大政策或要素是中国所必须采取的:建设安全网、对中国农村家庭进行大规模的收入方面的支持、扩大内需
【《中国企业家》网站专稿】11月12日下午,摩根士丹利亚洲区主席史蒂芬·罗奇在北京举办其新书《未来的亚洲:新全球化时代的机遇与挑战》发布会,指出亚洲世纪的到来还需要经历不可避免的挑战和转变。亚洲要想成为经济增长的引擎只有拉动内需,达到更好的平衡。同时也肯定,中美之间的最主要问题,就是怎么样让美国本土的政治不影响中美之间的贸易关系。
以下为罗奇现场答记者问(有删节):
史蒂芬·罗奇:第一点,我要谈的是为什么我要写这本书。第二点是要谈谈这本书基本的主题。但是我不会把这本书的最后章节——结束语告诉大家,没有一个作者愿意一开始就把这个告诉大家,如果告诉你们,你们就不会从头读到尾了。
首先,我写这本书的原因在于我对中国这个伟大的国家充满了激情,充满了热爱,因为我看到中国,特别是在97、98年金融危机的时候的表现,从很深的层面来说,完全不同于其他国家,当时中国的举动在我心中燃起一团熊熊的火焰,这团火焰在过去的十二年里始终在我心里燃烧。后来我在90年代末期开始写一些关于中国的著作,我其实有过很多机会把我的观点通过知名的、重要的出版社出版出来,这些著作逐渐得到了中国一些重要的领导人的重视。他们对我的帮助很大,非常诚恳的把他们的观点跟我进行交流。这些交流使我受益匪浅,而且,那么多年过去了,直到今天,我仍然感到非常非常愉快。
第二个原因是因为,我由衷地感到不少西方人对亚洲、对中国有着很多误解,我是很久以前就发现了这种情况,实际上西方看中国的时候,漏掉了很多东西,特别是中国的一些重要特点他们并没有真正认识到。不时的有这样的情况,有时候我自己也漏掉了,没有认识到中国以及亚洲的一些重要的特点,因为我毕竟是一个来自西方的人。所以,这一切致使我相信我必须采取行动,做出决定:干脆把我的工作搬到亚洲来,全日制的在亚洲工作,这是两年半以前的情况。这样,我就不会是从一个西方人的独特的视角,而是站在亚洲、站在中国的内部来看中国、看亚洲。
第三个,也是最后一个原因在于,我始终担心,在未来的几年里,我们会看到在西方和东方之间,尤其是中国和美国之间,有一些紧张状态、紧张局势,可能会加剧我们面前面临的一系列的挑战,那么每个国家,每个经济体中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如果大家不重视这个问题,对它置之不理的话,就会产生比较严重的贸易摩擦。这种摩擦有碍于两国以及世界经济的健康发展。
过去到目前为止,亚洲的这样一种状态,即出口在亚洲占GDP的百分比在过去始终没这样高过;而消费,从来没有这么低过。如果它将继续下去的话,那么会产生很多糟糕的问题。所以我们现在认为,亚洲,特别是中国,必须进行转轨,必须从这样一种模型转变为一种新的模型,不要像过去那样,如此严重的依赖投资。
我个人相信,这样一种从旧模式到新模式的转轨肯定会发生,而且应该发生。它在我们面前展示了一种令人兴奋、令人憧憬的前景。我觉得这将会比很多中国人想象的发生的更早,而不是像有些人说的那样,要花好几代人的努力、好几十年的时间才发生这样的转轨,我想在2011年年初的“十二五计划”就会清晰的提出这样一种重要转变的建议和实施意见。所以我觉得这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现在真的是充满了兴奋之情,我对中国的未来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乐观,我坚决相信这样一种过渡,一种旧模式到新模式的过渡就会发生,肯定会发生!未来的中国充满希望!
记者:刚才您讲到中国未来会领导亚洲在经济增长方面的转型,也提到了中国在转型上的必要性,您说中国是有这种决心和务实来进行转型,麻烦您解释一下,中国会有哪些中长期的政策来促使这种转型?然后到目前为止我们看到的中国的一些政策更多的还是在刺激投资和出口,而对于消费的刺激除了医改之外看不到更多的措施,金融市场也没有什么大的改进,我想知道您的这种预期是怎么得来的?
史蒂芬·罗奇:我认为,要真正驱动刚才所说的旧模式到新模式的转轨,有三大政策或要素是中国所必须采取的。第一条是建设安全网,特别是大规模的资金的支持,在中国建立起全国性的社会保障体系、医疗保障体系、失业保险等等。最重要的就是私人的养老保险。第二点,必须对中国农村家庭进行大规模的收入方面的支持。第三点,中国必须拿出一个宏伟的发展蓝图,大张旗鼓地对消费产品的发展、对消费者的服务方面在“十二五计划”中有所体现。
记者:前段时间中美经历了最频繁的一段时间的争端,一周内发生了六起调查。那么就在奥巴马前期发生这么频繁争端在您看来是偶然的还是刻意的?这对几天后的胡锦涛和奥巴马的对话有什么影响?
史蒂芬·罗奇:实际上,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在过去的五年始终在不断发生,一个完了又一个。但是幸运的是,没有一次产生非常严重的后果,包括今天和过去的四年,两国贸易方面有不少的分歧,不少的看法,我觉得重要的一个背景原因就是美国到现在的失业率已经高达10.2%。10.2%的失业率带来了国内巨大的政治压力。所以就出现了一些错误的指向,认为中国是发生失业等一切矛盾的源头。所以我担心到了明年,2010年,恐怕还是会继续带来这样一种问题,把错误的注意力指向中国。美国的国会还会采取更多的措施来限制中国对美国的贸易,所以我希望这种注意力还是能分散一下,不要再影响两国之间的关系。
记者:奥巴马来中国之前说中国和美国之间的竞争应该是公平的、友好的。这是很理想主义还是可以实现的呢?同时,在奥巴马来华期间,罗奇先生对哪些信息比较关心。
史蒂芬·罗奇:我喜欢奥巴马总统,选举的时候,我投了他一票。但毕竟怎么说他也是个政客。他非常看重选民对他的支持。上周,他所在的民主党在两个非常重要的州:弗吉尼亚州和新泽西州分别在选举中失败。所以他感到忧心忡忡。实际上他做的一些事儿陆续出现的一些问题他都归咎于布什。虽然有这样的原因,但不要忘了,奥巴马上台已经有将近一年的时间了。所以布什造成的后果已经越来越不重要了。实际上是他自己的经济政策出了问题,不能怪别人。
刚才我们已经说过,美国的失业率已经高达10.2%。是在过去二十多年里达到的最高峰。而且这个数字可能还会继续攀升。另外还有7%的美国工人实际是处在就业不足的状态,所以大家都感到非常沮丧和忧心忡忡。这让我们看到一个史无前例、特别是上世纪30年代以来没有的状况。所以他必须要解决这样一种状况,他必须动员起各种强大的力量把他们的手指指向他们的贸易伙伴,特别是指向中国,指出美国的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都来自于中国。我觉得这样一种观点,一种做法是完全错误的。在过去五年时间里,我至少有十次出席美国国会的听证会,我在会上一直坚决的认为美国必须自己照照镜子来解决自己的问题,而不能把什么都怪罪于别人,怪罪于中国。他们根本不听信与我,所以我干脆搬来亚洲了!这只是个玩笑,但是我将继续在这方面做努力。在美国政府面前来表达我的观点。我不同意他们,要用与他们不同的解决方法来解决问题。我也很高兴奥巴马在访华前讲了一些好听的话,但我们不仅要听其言、还要观其行。要看他具体做什么,在这方面我们还没到最后对他做出评判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