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商业英才网首页>管理>战略规划> 文章页
国企管理,与改革同行
字号:

类别: 管理环境 时间: 2009-11-26 来源:正略钧策 作者:周华

标签:创新 改革

【案例】长虹:唱响技术创新

2008年美国全球版《商业周刊》刊登了一篇名叫《打造中国未来》的文章,文中认为长虹已经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了产业升级,成为行业领导者,并代表着中国的未来。无独有偶,同年《人民日报》也发表了题为《科技创新看长虹》的文章,对长虹的科技创新大加推崇。

根据《科技创新看长虹》一文介绍,长虹近几年的技术创新成果取得了巨大的成绩。2006年长虹申请的专利数量比2005年增长98.2%,2007年比2006年增长44.2%。2008年上半年申请数量比2007年上半年增长89.65%。

长虹之所以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如此成绩,这与长虹对技术创新的一贯支持是分不开的。首先,长虹制定了“以市场为导向,自主创新为主,技术引进为辅,立足应用技术,突破核心技术”的技术创新战略,构建了技术创新体系,以保障技术创新能够适应企业发展需要;其次,长虹不断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投入,1998年投资4亿建立了国家级技术中心,2007年对技术研发的投入达到13.7亿,2008年超过15亿;再则,重视人才,目前拥有一支包括博士、硕士在内,数量达 3600余人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并对作出贡献的技术人员进行重奖,比如2005年、2006年、2007分别拿出了500万、600万、700万重奖一批重点创新项目和个人;另外,长虹非常重视与国外大公司的技术合作,建立联合实验室,共同开发重大技术问题。

•多元化与国际化

做大做强,一直是国有企业的发展目标;而多元化和国际化,又是国有企业实现做大做强的常见途径。

在一段时间内,国有企业的多元化带有极强的随意性,什么赚钱就做什么,很少去考虑长远发展问题,所以很多国有企业在多元化的道路上犯了错误。但随着市场的发展和企业的成熟,国有企业在多元化的选择上,也越发理性,逐渐从产业价值链和战略协同等角度去考虑多元化的可行性。

对于国际化,同样是国有企业尤其是大型国有企业的梦想。国有企业的国际化比较常见的模式有三种,第一种模式是产品的国际化,即把产品销售到国外去,这是主要模式;第二种模式是资本的国际化,即到国外进行收购或投资,这种模式近年来发展比较迅速;第三种模式是到海外建厂,这种模式成功的例子不多,但却是很多大型国有企业所一直追求的。
 
【案例】海尔:国际化的先行者

1990年,当海尔冰箱决意走出去闯世界时,质疑声此起彼伏,但海尔坚持了下来。截止到2007年,海尔在海外有19个贸易公司和28个生产制造基地。2007年,海尔海外收入为41.6亿美元,占公司总收入的26%;2008年,海尔宣布将在五年之后,海外收入占到公司总收入的三分之二。

在国际化的征途中,海尔有着极为理智的战略思考,确定了“先难后易”、“三位一体”的模式。所谓“先难后易”,就是先进入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取得名牌地位后,再以高屋建瓴之势进入发展中国家,并把使用海尔品牌作为出口的首要前提条件;而“三位一体”战略,即本土化营销、本土化设计及本土化制造相结合。在国际化战略实施层面,也采用“三步走”策略,即走出去、走进去和走上去,走出去是说从单纯出口产品到在当地投资生产,走进去是指进入当地市场并与当地主流品牌竞争,走上去意味着成为当地消费者认可的本土化品牌。

一般来说,在评价管理模式优劣时,其关键的指标就在于管理模式与环境的适应性,包括社会人文环境、经济环境和技术环境等。管理模式只有具有极强的适应性,才能推动企业的长远发展。纵观国企六十年,其管理模式的每一次演变都源于环境的变化。三十年前,国有企业之所以采用计划管理模式,不仅仅是因为国家的行政指令,更在于贫弱的中国在资源禀赋下“集中力量半办大事”的一种自然选择;而三十年后,国有企业的管理模式之所以会再次发生变化,同样是源于资源最优配置的需要,当然这三十年中的前十五年的变化主要集中在运营层面,而后十五年的变化主要集中在制度层面,这是在于对改革大环境的判断,实践也证明中国渐进式改革路径是合乎环境的,国企管理模式的调整也是适应环境的。(全文完)

我要评论

评论

我来说两句


相关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