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参加一个《网络营销策略与实战课程》,其间网商实战资深人士张有为老师的实操经验分享中的一句话让我感触颇深,那就是:“不要把生意交给三拍人士!”。
何谓三拍?那就是拍脑袋、拍胸脯、拍屁股。
这立即让我联想起了培训师。似乎也有为数不少的“三拍培训师”在行走江湖,而这样的培训师又能走多久和走多远呢?
培训师的三拍主要表现在那些方面?
他们的所作所为又给我们这些同行有什么警示呢?
企业又将如何有效识别这样的三拍培训师呢?
一拍脑袋,关键字:市场定位、客户需求、课程个性化。
培训师的拍脑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市场认知和定位拍脑袋。他们对培训市场的现状和发展,知之不多,缺乏深刻的了解和必要的分析,有的老师是抱着一种勇气和自我目标,毅然地踏入培训行业。正因为这种盲动,会导致在日趋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自己如何找到应有的位置变成了未知数。以什么行业为目标客户,自己适合讲什么课程,受众以哪个层级为主,自己长处能否有效发挥等等问题,都将变得模糊和飘逸,于是什么课都讲,最后把自己讲死!我们经常发现很多老师的课程清单上的一个现象,从销售到管理、从战略到营运、从员工到高层,这些领域他(她)都涉及,似乎一家企业的任何问题只要找到他就都能搞定。
拍脑袋的第二个方面体现,是培训师对客户需求掌握的程度。同样一个主题的课程,因客户的性质、受众、管理制度、经营现状等综合因素的差异,会导致客户诉求的差异。在我的任何一个培训项目中,一个不变的做法就是训前一定做训前需求调研和分析,只有这样你的内容才能更符合客户的要求。那么拍脑袋的第三方面问题,即课程的个性化问题就一定会迎刃而解。
市场是现实而残酷的,一个培训师如果缺乏市场认知和错位,不了解每个客户的差异需求、不能量身定制每个课程,而是一味地以自我认知和主观意思来进行上述培训活动,就是将脑袋拍成了脑震荡,也必然注定着被淘汰的命运。所以,培训师不能闭门造车,要了解企业,了解市场,了解同行,深度再了解培训。
二拍胸脯,关键字:讲师背景、培训方法、培训效果。
记得我曾经给一家知名德资集团的中层经理进行《360度管理沟通》培训课程,训前与集团中国区总经理进行调研交流。他原本是希望全程参加本次培训的,但我建议他不要参与。原因很简单,他的在场会影响培训的气氛和问题风暴的有效性,他最后也接纳了我的建议,并使培训非常顺利和达到预期的效果,那老总也非常满意。
问题来了,培训师你敢提要求吗?你知道什么要求你是必须提出来的吗?你又敢承诺培训的效果吗?
有人说,培训师提的最多的就是要求!只是那些人提的是要住什么样的酒店,要吃什么样的菜,耍大牌的爷们也不在少数。而与此同时,“没问题”、“保证你满意”这样的话语也会很轻易地蹦出来!
培训效果由何而来?我认为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培训师的合理选择。曾经有听说过一位从未从事过管理工作的培训师准备开发企业管理课程,试想如果这个老师的管理课程由于他的忽悠水平高而被企业选择了,那将是一个什么样的后果。所以,讲师的职业背景决定了他可以讲何种类型的课程。其次,是培训需求的充分调研和课程的个性化设置;第三,是受众综合情况分析,包括年龄、学历、职位、经验、培训意愿、受训经历、层级的一致性等,并在此基础上所采取的相应的培训方法,即课程的呈现方式;第四,培训环境,包括场地、设备等;第五,企业性质、类别、企业文化、管理现状等因素,决定了训后的实际效果。除此之外当然还有很多,我也不在更多列举。
所以,培训师你敢轻易拍胸脯吗?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你应该拍胸脯?你该做的是否已经完全到位?企业或合作机构该配合的也是否也已经完善?
一个不敢拍胸脯的培训师,我认为绝不是个好培训师;而一个不管三七二十一乱拍胸脯的培训师,将最终被客户和市场所抛弃。
三拍屁股,关键字:职业素养、服务意识、个人品牌
“修己正己,修己安人”,这是我非常崇尚的一句话,更是指引我进行培训工作的一个座右铭。前几天一个南京培训界朋友给我分享,几天前南京请来了在培训界非常知名的一位大师(来自台湾,姓名暂隐)进行大型公开课,由于其过程中的不恰当言论,使很多企业界的朋友大失所望而部分离场。而这位大师在拍屁股走人的同时,他是否有反思和醒悟呢?
当培训师站在讲台,那只是一个角色的分配,你具有绝对的话语控制权,而这样的控制权你又将以怎样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来表述任何话,这将体现出培训师的德与能。记得曾士强老师有句话“人做事,天在看!”,值得警醒。
解疑释惑并给企业带来有益的帮助,是培训师的天职,习惯于拍屁股的培训师很难建立自我品牌,进而一定影响其职业生涯,我想这个道理是再浅显不过了。
三拍培训师,你是吗?
这样的培训师企业会选择吗?
你是否也有一拍或二拍呢?
这样的三拍培训师能走多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