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商业英才网首页>管理>战略规划> 文章页
吉利并购沃尔沃:志在必得还是骑虎难下?
字号:

类别: 战略管理 时间: 2009-12-24 来源:中国企业家

标签:收购 并购

目前看来,李书福的幸运还在继续。12月23日,吉利宣布,已与福特汽车公司就收购沃尔沃轿车公司的所有重要商业条款达成一致。吉利预计,将于2010年第一季度与福特签署股权收购协议。在获得相关监管机构批准后,预计于第二季度完成交易。

对于商业条款所涉及的具体内容,仍不得而知。但之前吉利新闻发言人表示,沃尔沃仍将保留知识产权,吉利获得使用权。至于收购价格,据称为18亿-22亿美元之间。

这或许不是海外并购最理想的方式。就在同一天,北汽对外公布了收购萨博知识产权的详情。除了整车平台、发动机和变速箱等知识产权外,还包括制造工艺、质量保证体系等几大部分。与之相比,吉利若想依靠股权投资提升技术和品牌,或许并不乐观。

但这却是李书福不得不赴的一次“盛宴”。从2007年开始,李书福启动了吉利成立以来的第一次转型。在不再造低价车的背后,李书福称自己受到了伤害:“我们的产品没有尊严,售价总是比别人便宜,总是被人家低看一眼,这个局面我接受不了。”更残酷的现实是,合资品牌的车已经越来越便宜,吉利不能坐等末日的来临。

转型是唯一的选择。李书福从海外并购中看到了希望。

2009年3月,吉利不声不响地完成了对澳大利亚变速箱公司DSI的收购,在昨天之前,还是中国车企海外并购的唯一成功案例。现在这一历史已经被北汽修改。

李书福还想修改新的历史。但从种种迹象来看,事情似乎有些吃力。在收购DSI时,吉利团队的能力和效率令整个汽车行业大吃一惊。当所有的人回过神来时,李书福一行已经志得意满地坐在返程的飞机上。但在收购沃尔沃的项目上,推进的难度和面临的变数已经成倍增加。

一个担心是,吉利是否有足够管理能力使沃尔沃重焕生机?虽然吉利的高层经常用1980年代颠覆了很多成见的丰田自喻,但理想要想成为现实,并不仅仅需要时间。

有外电认为,如果吉利的金融后盾(包括中国的银行机构)撤出,或者中国和瑞典政府否决,这场交易随时都可能亮起红灯。

虽然吉利已经成为中国汽车业走出去的新代表,但眼下,李书福和吉利仍不能获得自己在国内业界恰当的身份认同。作为一个民营企业,吉利不是产业政策鼓励整合的实施方,而海外收购更是让他的孤独感倍加强烈。

李书福对《中国企业家》说:“任何事情都是有风险的。海外并购是目前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一种比较好的方法。每一个企业都有每一个企业的实际情况,每一个行业也都有每一个行业的实际情况,只有这个行业、这个企业自身才清楚。”他担心的是,那些没有经过详尽的系统性研究、不了解情况的“简单言论”,会触碰到出售方和海外金融机构的敏感神经,从而对并购会产生负面作用。

我要评论

评论

我来说两句


相关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