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商业英才网首页>管理>战略规划> 文章页
爱立信的“防弹衣”
字号:

类别: 战略管理 时间: 2010-01-07 来源:《环球企业家》

标签:品牌营销 品牌战略

在北京城郊望京地区的一个内部装修充满欧式风格的大楼里,即将离任的爱立信首席执行官兼总裁思文凯(Carl-Henric Svanberg)遭遇了来自员工们的“挑战”。这是他每次到中国区总部视察时必备的项目—和员工们进行开放式对话。只不过这一次稍微有些特别,被“挑战”的除了他自己,还有将于2010年1月1日上任的新CEO卫翰思(Hans Vestberg)。

当两人并排站在临时搭建起来的梯台时,不出意外,最尖锐的问题马上集中到了本地市场。有员工问到,爱立信对TD-SCDMA标准的支持,到底是为了只获取中国市场份额的单一行为还是真的有全球层面战略考虑。卫翰思不假思索地回答,因为TD并非封闭式标准,它未来的目标也是成为全球性标准之一,那么爱立信自然是从全球层面来支持TD。

而当被问到本土企业类似华为这样的公司,是否真的对爱立信造成威胁时,全场几乎都安静了,所有人都在等待两位CEO的答案—要知道华为在过去一段时间上升迅猛,根据一些第三方调研公司的数据,华为在移动设备领域还一度超过诺基亚西门子,仅次于爱立信而排名全球第二—回答引起了全场的鼓掌。两位CEO 都表示,因为在研发和技术投入上,爱立信还保持有优势,再加上市场依然保持一定的成长空间,所以爱立信全球第一的位置不会改变。

这种热闹而给员工鼓舞的场面恰如其分地解释了爱立信在如今电信行业的处境:它并没有成为这一轮金融危机的受害者,反而抓住了行业新增长以及新兴市场崛起的机会。

在金融危机爆发的2008年下半年,爱立信表现抢眼,第四季度其销售额增长了23%,全年则增长了11%。到了今年第三季度,尽管销售额下滑了 4%,利润也出乎意料的下滑了71%,但这并没有影响到爱立信对未来的判断。因为一方面尽管北美和欧洲一些区域市场开始出现疲态,但是包括中国在内的亚太市场销售额在这个季度却上升了9%。

另一方面,下滑的主要原因来自于运营商对网络设备需求的锐减,而这个态势也一直是爱立信、诺基亚西门子和华为们共同要面临的难题。但与此同时,爱立信着手布局的未来市场,如电信专业服务和多媒体却依然还在增长,而这几年后将会成为爱立信最主要的利润来源之一。“未来10到20年,电信行业还会有翻天覆地的惊奇变化,拥有移动电话和宽带的用户会高速增长,这就是爱立信的最大机会。”卫翰思对《环球企业家》说。

抢先卡位

对2003年就出任爱立信CEO的思文凯来说,这并不是第一次遇到危机。以前思文凯面临的是电信和互联网泡沫崩溃而带来的行业性难题,而他也及时调整策略,将公司业务重组为网络、电信专业服务和多媒体三类。其中网络事业部门依然是传统的通讯设备供应业务,而电信专业服务和多媒体业务则就是对抗危机的武器。(详情请于Gemag.com.cn查询《“汉堡”经济学》一文)。

这一次金融危机,思文凯认为虽然是整个市场和环境遇到了问题,但具体到电信专业服务和多媒体市场,这两个领域的需求依然在上升,因此在过去一两年时间内,爱立信的策略就是,抢在对手前加强在这方面的投入。

除了今年7月拿下美国电信运营商Sprint价值45亿到50亿美元的外包服务大单外,爱立信也第一次在非洲市场有所斩获。今年5月爱立信签下和中东、非洲地区的移动电信运营商 Zain五年的战略性电信管理服务协议,后者显然对这次合作报以厚望,因为在Zain看来,和爱立信的合作能让“2011年跻身全球移动运营商前十行列” 的目标变成可能。

我要评论

评论

我来说两句


相关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