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商业英才网首页>管理>战略规划> 文章页
后李开复时代
字号:

类别: 组织管理 时间: 2010-01-20 来源:《环球企业家》

标签:创业

谷歌再次证明它有颠覆游戏规则的嗜好,只是这一次颇为魔幻现实主义。

绝大部分谷歌中国员工是在2010年1月13日早上,从网络新闻或是别人匆忙打来的电话中方才得知,美国总部几个小时前在官方博客中发表声明:“这些(来自中国的)攻击和攻击所揭示的监视行为,以及在过去一年试图进一步限制网络言论自由的行为使得谷歌得出这样一个结论,那就是我们应该评估中国业务运营的可行性。”这将导致谷歌可能关闭Google.cn,撤出中国。据说即便是谷歌中国相当高层的管理者,也仅在前一天晚上接到通知。

很难想象一家市值1800多亿美元、年收入在200亿美元以上行业领袖级公司,会事先没有任何铺垫就抛出如此爆炸性的消息。但对标榜“不作恶”、承载着众多人对商业的浪漫寄托的谷歌来说,这又是其典型的行事标签。

谷歌已不是第一次因“退出中国”而被置于聚光灯和放大镜下。在2006年,它就因年初被曝没有ICP牌照、属非法经营,年底亚太区市场总监王怀南和大中华区联合总裁周韶宁几乎同时离职,两次陷于可能退出中国的传闻中。而在其第一任大中华区总裁李开复于2009年9月离职后不久,谷歌退出中国的传闻便第N次出现。

如今,狼真的来了。

在此之前,因对中国商业环境不满而萌生退意或发难的跨国公司并非没有先例——比如,在1993年因对劳动力问题不满而撤出中国市场的服饰品牌李维斯,或是疲于应对政策限制而退出的时代华纳影院,但是没有谁会像谷歌这样如此公开地将自己置于中国监管机构的对立面。

在这场夹杂着商业、政治和道德的多重博弈中,谷歌的惊人之举无论是真的在坚持平等传播和开放互联网的价值观;还是利用理想主义掩饰自己的商业失败;抑或寻求更好的谈判筹码,可以肯定的是,如今的局面是从谷歌2005年7月进入中国后,其总部、大中华区和中国监管机构三者间累积的种种矛盾的一次总爆发。任何一方都不是绝对无辜的受害者。

后李开复时代

回溯谷歌入华以来,其在中国的轨迹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

初始的团队搭建和磨合阶段结束于2006年4月。其时谷歌已发布在总部引起争议的中文域名Google.cn,并因借用赶集网的ICP牌照而在中国陷入麻烦。但这些都挡不住谷歌立足中国的决心,其全球CEO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亲自来华,在4月12日宣布“谷歌”这一千挑万选的中文名,并将刻有中文“谷歌”的印章交给大中华区负责人李开复和周韶宁。

接下来的3年,虽然波折不断,但谷歌中国整体维持向上态势。2006年底,谷歌中国“三驾马车”中的周韶宁和王怀南前后离职。但之后,几乎坠入谷底的谷歌开始进入螺旋上升期,先后与中国移动、迅雷、新浪、天涯和巨鲸网合作,并以收购265.com、投资康盛创想和尝试网吧推广等做法接近草根用户,同时推出谷歌拼音输入法、简短域名g.cn、春运地图和谷歌音乐等本土化产品,市场份额也升至其历史上的最高点。

但此后,谷歌中国开始急转直下。2009年3月,YouTube在中国境内遭屏蔽,这让总部感到不满。更糟糕的是发生在6月的“涉黄”事件,这对任何一家公司而言都是难以接受的巨大灾难。紧接着,谷歌中国的缔造者和代言人李开复在9月宣布辞职创业,谷歌中国彻底终结青春期。

李的接班人刘允和杨文洛分别于2008年1月和2007年3月加盟谷歌。当时恐怕他们谁也没有想到,自己会在日后成为见证和影响谷歌中国生死存亡的关键人物之一。

 

我要评论

评论

我来说两句


相关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