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商业英才网首页>管理>战略规划> 文章页
华人公司,如何打造全球品牌?
字号:

类别: 产品与品牌 时间: 2010-01-21 来源:《经理人》杂志

标签:品牌战略

求价值不求规模

《经理人》:要成为世界领导品牌,进入世界前三,需要多长时间?

刘克振:如果一个事业进去很久都不能成为世界前三,我们不做。当然,不是一年两年就能成为世界前三,需要十几年才能实现这个目标。

《经理人》:研华创立二十多年来,毛利率40%多。一直保持盈利,是领导品牌的结果,还是低成本的结果?

刘克振:我们企业最高指导章程里面,并没有提到盈利。因为不计较利润,所以我们能不断去钻研价值,不太计较成本。很多工业电脑,量很小,我们还是不怕麻烦地追顾客价值。即使只有100台的量,只要我们认为是三圆圈应该做的,就去做。有了价值,有了高品牌,顾客就会支付价格。这时候只要管理上不要弄乱了,价格就出来。因为我们把《从优秀到卓越》奉为圣经,把战略核心把握得很好,因此发展过程中,小的浪费有,大浪费没有。台湾有些餐厅很好吃,生意很好,台湾豆花店,排长龙。怎么做到的?他们往往不是先考虑利润,而是经营者不断想把顾客价值做好,如果烤鸭店一天到晚不断地考虑怎么把烤鸭做好,加上管理上不要弄乱了,生意自然就好了。不以利润第一优先,贯彻顾客价值第一,这就是我们20多年保持盈利记录的关键原因。

《经理人》:但是,如果资金紧缺,生意不好,还能坚持价值,而不是搞短期行为?

刘克振:很奇怪,我们公司从来没出现资金短缺。从创业起,我们5个创始人一共交了200万台币,此后就再没交过钱。这主要是因为我们没有追求简单规模扩张,我们是以利润翻番作为经营拓展的基础。

个人成长三道槛

《经理人》:作为企业家,在你个人成长中,曾经走过哪些槛?

刘克振:我业务上的门槛,可以说没有,主要是内心的门槛。成长的第一阶段,是公司的前10年,在这个阶段,我做事,别人帮助。什么事都是我说了算,员工跟着干。第二阶段,是我去说方向,然后分解成事业体,由事业体分别去做。本来我一个人做,别人是助手,到第二阶段,我是设计师,把设计出来的各事业部,由各事业部主管分别去做。现在我年纪大一点,应该进入第三阶段,这个说起来比较复杂,还在过程中,成熟度比较低。我希望在公司里能抓住文化面、品牌面、精神面的东西,具体事业体的业务营运,由事业群总经理去做。我自己心态的改变,是在三四年前,我在想,做企业都要制定5年目标,但是,5年目标今天达成了,我会高兴吗?好像也没有。我近年看些书,参加佛教的修炼,发现应该放弃以企业增长为目标,而是把自己的目标,改成修炼、增长智慧来利他,把企业当作一个利他的平台。不然我干到这个年纪,再干下去,觉得怪怪的。5年目标达成,我会觉得很好吗?不会。既然不好,为什么还要定呢?我应该把企业当成对员工或大众的利他平台。我作为企业领导人,企业长远目标肯定重要,要定,但这反而不是我个人人生最重要的目标,当下利他的每一个过程,才是人生的目标。这可能是因为参加佛教修炼比较多,受它陶冶。

《经理人》:这可能就体现了马斯洛人类需求的五个层次。

刘克振:对。到这个年纪了,赚再多的钱也没有用,当下利他是最重要的。

塑造企业精神

《经理人》:中国不少企业,都是能共苦不能同甘。企业做大、上市后,创业元老就分道扬镳。注意到你跟你的总经理何春盛先生共事了二十几年,能做这么久,怎么做到?

刘克振:实际上我们公司也有人走,不能说高管没人走。只能说我跟何先生比较对味。我这个人管得比较细,有人受不了我管得比较细,就离开了。当然,也有很多离开了再回来,也不错,我们也很欢迎。

《经理人》:华人文化都是好马不吃回头草,还信任离开又回来的人吗?

刘克振:离开几年又回来,很普遍。过去记录很烂的,不让回来。我们掌握好一个企业精神,贯彻下去,会吸引人才。有时因为短期公司管理的问题,人才会离开。长期因为公司精神很宝贵,吸引他们回来。退休前这几年,我想把企业精神,好好地塑造成公司的资产。别的东西,如产品、技术、事业部运营,很容易让高管接手,目前接得也很好。但品牌精神、企业精神难度大一点,过去成熟度也比较低,我准备好好做一做。

《经理人》:做企业这么多年,你对细节操心很多,连全球经销商大会会场你都看了三遍,你觉得辛苦吗?

刘克振:做企业,不辛苦,很好玩的!

我要评论

评论

我来说两句


相关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