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也有商业模式创新
在中国土地密集型农业专业化水平得到不断提升的同时,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农业也出现了新迹象。
官方数据显示,中国已成为世界设施农业生产大国,面积和产量稳居世界第一,其中面积约占世界的90%。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全国共有设施蔬菜5020万亩,节能日光温室854万亩,设施蔬菜总产量1.68亿吨,占全国蔬菜产量的25%,设施农业年产值达到 3000多亿元。据测算,中国设施农业栽培吸纳劳动力6000多万人,加上产前、产后共吸纳劳动力近1亿人。这意味着更多的劳动力从土地密集型农业转移出来。
产业集中度较低的另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养殖业对资本的吸引力也在增加。以养猪为例,根据国家农业部统计,2000年以前,年出栏50头以上的生猪规模养殖比例仅有23.1%,绝大多数生猪为农民散户养殖。如此低的产业集中,吸引了高盛、网易、复星等非农业资本的青睐,这也促使了该产业出现了资本密集型发展的趋向。到2008年,年出栏50头以上的生猪规模养殖比例已经突破50%。
在传统概念中,农业科技推广具有“准公共产品”属性,除了政府外,个人和私营部门不愿生产和供给,也因此,农技推广在过去的20年处于不断弱化的状态。但今天农业生产方式的改变,尤其是新品种、新技术的广泛使用,对农业社会化服务也提出了新需求,以永业集团为代表的公司及私人资本已经在积极介入。
2009年12月 19日,美国东部大雪。“铺天盖地的雪片几乎是追着飞机落下来的,如果晚起飞10分钟,我就得在纽约多待上三天。”永业集团董事长吴子申对《商务周刊》描述到。此前的一天,吴子申和他团队刚刚在纳斯达克交易所完成开盘敲钟仪式,华尔街秀场的荣耀和公开募集到的7000万美元,都没能让他有心思在美国多待一天,因为中国农村的广大乡镇也同样在经历着冰雪,那里需要永业集团的产品和服务。
12月下旬,甘肃武威普降大雪,气温一度低至零下10 度,永业科技服务站的工作人员依然每天到田间地头巡视,查看施用了“永业生命素”的农作物耐寒情况。每天的产品销量和服务质量,都通过互联网传到永业集团北京总部,这是吴子申每天下班前必须了解的重要数据之一。
永业科技服务站是深入到中国农村最基层的农业技术服务站,永业招募的数千名大学毕业生,在这里一方面是将永业的科技产品和专利技术提供给农民,指导他们进行种植和养殖,生产出高产量、高质量、高附加值的健康安全的农产品;另一方面,他们还担负着向农民普及农业技术、病虫害防治等知识和专业指导的任务。吴子申设立了“永业农技服务基金”,用于支持当地农户的科技知识普及讲座,购买农业科技图书,并扶持农业致富带头人。这个已经发展到8000家的毛细血管网络还计划组织农民成立经济实体,打通农产品的城乡渠道,开展各项城乡合作实验,从市场和销售的角度帮助农民降低风险和提升收入,在产品和市场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做农民的“农业经纪人”。
“我们把农户视为一个经营性的企业,能让他们赚到钱,就是永业的成功。”吴子申这样解释他们的服务创新和产业链整合。
与永业一样在悄悄改变农民身份还有世界最大的玉米种子商美国先锋良种有限公司。2009年9月,先锋良种在中国大面积推广GRM(Grow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即农户关系管理系统。通过向每一个农户发放农户卡,从经销商、零售商的电脑网络终端搜集农户的生产需求信息,用数字化方式第一时间全面掌握市场营运状况,先锋公司希望,到今年6月,全国将有100名经销商、1500名零售商和100万农户参与其中。整个系统一旦全面运行,将积累数以百万计的中国农民种植数据和信息,便于农户参加各类培训活动,同时农民还可通过手机及其他终端定向接受优良种子及农情信息,据此以最快速度调整生产计划。
在先锋良种的眼中,农民就是客户。嘉吉投资(中国)有限公司总裁安博泰对此表示赞赏。“这样的事例在国外也有,不仅从农民转变为企业主,还有许多农民将自己的土地入股到农业公司,这样他们就成了股东。”他说,“这种现象在中国会越来越多,中国农民将因此摆脱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存状态,因为他们真正融入到了整个社会的商业脉动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