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万多个报名者、23个分赛区,历经海选、淘汰赛、区域决赛和总决赛,最终十强诞生—这并不是某电视台搞的又一场平民选秀,而是联想今年开展的一项公益创投大戏。
在中国民间,存在着大量小规模公益组织,它们中的很多每天都受着资金拮据的困扰,运气好的话,能够成功运作一个或几个公益项目,但之后便大多渐渐步入衰弱和死亡期。其中,带有创业性质、由空有满腔热情却缺乏实际经验的年轻大学生发起的公益组织面对的困难尤甚。而联想青年公益创投项目聚焦的正是这样一些团体。
2009年10月,当联想在网站上公布这一计划时,原本以为参与者只会局限于几十所大学,结果却收到来自全国各地一万多支团队的报名申请,它们涵盖了环保、贫困区域救助、农民工子弟学校、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帮扶等各个领域。“这让我们看到中国竟然有那么多的民间公益组织默默分散在各地,而且做的很多事情都是我们没有想到的。”负责该项目的联想集团副总裁杜建华对《环球企业家》说。
如同眼下流行的各种民间选拔活动一样,青年公益创投也经过了层层筛选。第一轮,这些队伍需在各个赛区参加海选和淘汰赛,选出28支团队,赢得联想给予的1万元奖励资金。接下来的第二轮比赛中,28支队伍将接受一系列公益组织管理培训,以及公益项目运作、慈善义卖等考验,最终决出十强,获得联想的十万元创投启动基金,从而为其后续发展赢得更多机会。
“我们需要观察和评估各个组织的筹划能力以及合理使用资金、资源整合的能力。”联想华东区市场推广主管孙黎对本刊说。比如作为十强队伍之一的“上海公益家”,成立一年多来,就已经能够凭借每月举办一次的公益跳蚤会所取得的摊位出租费用和每人一元的门票收入,步入稳定的运营期,并将盈利部分捐助给农民工子弟学校,为那里的孩子做国际英语培训。虽然资金数量微薄,但迄今为止,已经有17所农民工子弟学校的6000多个孩子,得到了“公益家”的捐助。而这也正说明联想青年公益创投项目的特别之处:它并不是一场无差别的慈善之举,而是一种讲究可持续性和切实回报的公益投资。
公益的孵化
其实,联想的公益创投项目始于2007年。彼时,逐渐庞大的联想集团已开始效仿西方跨国公司的惯例,拿出全球利润的1%作为公司的慈善基金,并为每年的慈善支出设立专门款项。然而事实上,企业社会责任很容易被人们仅仅视作一个空泛的口号。现实问题是,作为企业,如果亲身参与到社会公益项目,必然因为专业业务的限制,造成关注范围的狭窄。比如对于IT厂商联想来说,只有集中于电脑和数字技术来回报社会才是它的长项。而为乡村捐赠电脑、普及电脑知识等等举措不过是杯水车薪的一次性投入。“捐钱是最直接的,但是善款捐出去之后的使用,是一个很难跟踪的问题,况且,就算是几千万,也是单次投入,联想的捐钱也是有限度的。”杜建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