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商业英才网首页>管理>战略规划> 文章页
换个方式卖汇源
字号:

类别: 战略管理 时间: 2010-03-01 来源:《经理人》

标签:运营管理 经济危机

2009年3月,出售汇源方案被否后,汇源的股价当即大跌20%,此后股价低迷,汇源品牌美誉度随之下降;2008年下半年和2009年上半年财报数据显示,汇源公司利润率持续下降近20%。

汇源“砸”在手中,公司运营和业绩陷入泥潭,或许是朱新礼没有想到的。因此,当2009年下半年带着“待重头收拾旧山河”的心情重整汇源时,朱新礼要卖掉公司的决心或许不变,汇源的新发展阶段不得不肩负双重使命:如何变得更好,如何卖得更好。

“卖猪”需要好故事

2008年9月并购公告发布后,朱新礼解释,“做企业要像养儿子一样,现在卖企业像卖猪一样。”他表示,汇源将退出终端市场向产业链上游进军。

不过,“卖猪的故事”不仅没能解释并购案原由,反而使出嫁汇源的计划更加困难重重。一方面,保护民族品牌和反对垄断成为公众反对的重要理由。另一方面,“卖猪论”更增强了“汇源被贱卖的嫌疑”。而“向上游发展”更多地被认为是一种托辞。

事实上,问题的实质不是汇源能不能卖,卖价好不好,而是朱新礼应该讲一个怎样的故事。“卖猪”只能体现他卖掉汇源的逻辑和决心,却不能明晰几个要素:被卖后长远的发展战略是什么?对品牌价值有什么影响?被并购后获得怎样的发展机会?对产业有何影响?如果不能将这几点在故事里说清楚,外界看到的,可能只是为了短期利益的纯粹资本运作。

别被资本绑架

支持一个好故事,离不开企业强劲的赢利能力与发展前景,否则,卖企业就有逃离经营管理困境的嫌疑。数年前汇源就开始了眼花缭乱的资本多元化运作(如表格所示),形成汇源果汁三大股东汇源控股、达能、华平基金分别持股41%、22%、6%的格局。

资本运作多元化,扩大了经营规模。“汇源的摊子越大,战线越长,风险也就越大,担心也就越多。”但是公司运营能力并未随经营规模而提升。国内行业分析师的评价是,“汇源果汁营销和渠道等方面运作仍处于低级水平。” 朱新礼是汇源果汁公司全面管理者。从整体战略选择,营销、财务管理、渠道、人事管理全部独自担当。“铁打的朱新礼、流水的经理人”,在近10名经理人离职后,朱新礼儿子和女儿并不愿意参与公司管理。这使得“所有事都顶在头上,做汇源非常辛苦。人累,心累,我感到身心俱疲。”朱新礼的无奈折射出汇源隐藏的困境。

此后,朱新礼与可口可乐60天闪电牵手的背景颇值得玩味。经济危机时期材料价格上涨,2008年上半年汇源销售额下滑超过5%,毛利率相应下降,同时危机带来了频繁的产业重组机会,似乎给汇源的战略投资者一个变现退出的好机会。2008年9月3日收购消息报出,达能当天便发表声明,声称将拥有的汇源股权全部转让给可口可乐。这时,朱新礼与达能等股东之间早已转变为共利而非互利关系,以汇源现有品牌影响力和市场份额换得利益,汇源的品牌价值和前景则极少被提及。

出售失败后,投资者用脚对汇源的价值与未来投票。被商务部“拒签”后,可口可乐公司没有提出任何收购部分股权的申请,按照外资品牌的运作惯例,这基本暗示从此放弃并购;2009年3月8日,汇源股价大跌20%,第二天累计跌幅达42%,股价回到收购消息发布前,摩根大通下调了评级,并将之从亚洲关注名单中剔除;2009年6月9日上午,华平基金宣称放弃对其所持的汇源果汁6500万美元可换股债券实施行权,而选择在债券市场上直接脱手。

我要评论

评论

我来说两句


相关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