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商业英才网首页>管理>> 文章页
建筑节能的冰与火
字号:

类别: 管理环境 时间: 2010-04-01 来源:《环球企业家》 作者:谢丹

标签:能源经济

2008年初的一天,博洛尼国际事业部经理马彦飞告诉客户Patrick Chou,他的新别墅如果想跟好莱坞影星布拉德·皮特的家一样满足德国passive house的绿色节能标准,光装修费用就需要500多万人民币。这位对品质要求极高的德国商人犹豫了下,还是决定花这个钱—将他位于京郊的一栋800多平米的别墅进行一次几近重建的修葺。

  10个月后,Patrick Chou搬进这栋采用了墙体保温、地源热泵、雨水回收等多项建筑节能科技的新家,他发现夏天室内不开空调竟然比室外低了8摄氏度,每个月的电费也比过去少了一半—尽管这与巨额的改造费用相比微不足道,但超越普通住宅的舒适性让房屋的主人感到满意。

  这栋“趋零能耗”的别墅项目无疑是中国建筑(4.40,0.06,1.38%)节能市场中近乎完美的商业案例:它集合了多种尖端的节能科技,能耗趋近于零,业主自身对节能减排具有极高的认同度,最重要的是,其愿意且能够为此支付500万元。

  显然,这一案例若得到大规模复制,其中蕴藏的商业机会难以估量。事实上,中国正是全球建筑总量最大的国家,且还在以每年20亿平方米的速度增长。其中,95%以上都是高耗能建筑(能耗比同等气候条件下的发达国家高2倍)。2009年住建部预测,对全国现有房屋进行节能改造,蕴藏着超过2万亿元的商业机会。

  从决策者角度看,这也是比昂贵且不稳定的新能源更划算的减排方向。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做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时,一改往年对新能源的强调,指出政府将加大对建筑、交通和工业的节能减排支持力度。这或许基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哥本哈根会议期间发布报告。该报告称,这三者正成为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的三大主力。

  但在如此诱人的商业蛋糕面前,一手推动该项目的博洛尼集团总裁蔡明却在如何继续推广上犹豫不决。这是博洛尼的首个建筑节能项目,为了保证节能效果,项目采用的所有产品、设计、技术均从德国、瑞士等地进口,每平米5000元的装修成本让蔡明向《环球企业家》坦言“没有利润”,蔡明对如此昂贵的装修能有多大的可复制性也无法乐观。

  这或许才是中国建筑节能市场的真实一幕:在巨大的市场潜力面前,先行者由于造价昂贵、购买者稀少以及供应链缺乏等诸多原因陷入两难境地:一方面诱人的市场远景让人难以放弃,但继续推广又缺乏利润支撑。一些数量众多、规模较小的先行者在行业中惨淡经营,庞杂而分散的行业里没有出现一家有影响力的行业巨头。

  这样的尴尬情形对任何一个新兴行业而言都不陌生,但对于清洁技术产业而言还有其复杂性。过去的三年中,中国清洁技术领域的投资年均增长速度达到67%,约有八成的风险投资者把清洁技术列到自己的目录本上。但单靠资本的大力输血仍旧难以启动市场,因为清洁技术产业无论在哪个国家都是政策主导的产业,大多数风险投资者对此多表现出畏惧的情绪。

  建筑节能的玩家们希冀有一个节能标准强制性地打开这一市场。但建筑节能产业的特殊之处在于,即使没有任何政策的支持,因为节能带给业主能耗成本的削减,也使得某些领域具备了大规模商业化的可能。事实上,整体解决方案的商业推广困难并不意味着这一巨大商业市场的彻底否定,相反,为数众多的创新公司已经在各自的细分市场中绕开了政策期望曲线,进入了可持续的商业化阶段。问题是,如何找到这条路线图?

  

我要评论

评论

我来说两句


相关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