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商业英才网首页>管理>> 文章页
杉杉郑永刚:组合人才“傍大款”
字号:

类别: 组织管理 时间: 2010-04-02 来源:《创业邦》

标签:创业

郑永刚,1958年11月出生,18岁参军,年少时最大理想是做个将军。直到他打造出杉杉帝国后,他最喜欢外界对他的评价之一仍然是服装业的“巴顿将军”。

作为典型的浙商,郑永刚豁达霸道且精于算计。1989年,郑永刚在宁波靠服装业起家,创建杉杉品牌。1998年转战上海之后,又在产业投资领域左右开弓,投资了矿产、银行、证券、房地产、能源、高科技……

郑永刚曾这样讲:“中国机会太多,我擅长看到机会,我只管决策与用人,具体的事我不干。”他对自己的评价是,对服装不懂,对技术也不懂,“做不了具体的事”。在他看来,企业家最大的本领是把人才组合到一起,让其发挥出最大的潜能。集团里有很多人的薪水甚至高出郑永刚,“我给他股权、奖励,还给大红花”。

去年,刚过知天命之年的郑永刚这样总结:“我这一辈子做了两件大事,一件把当年接手的资不低债的国企搞出了名堂,第二件就是与伊藤忠商社的合作。”2009年初,伊藤忠以7.46亿元的代价获得杉杉集团28%的股份。

与伊藤忠相比,杉杉还只是一个“小矮人”。显然,郑永刚想站到巨人的肩膀上望得更远。“傍大款”是郑永刚不得不上的“一课”,然而,与外资巨头同行的个中滋味,也只有郑永刚自己尝得冷暖。有人说,到郑永刚60岁时,大胃口的伊藤忠未必能成为中国服装界的“达能”,不过届时杉杉却有可能成了服装界的“汇源”了。对此,郑永刚有着自己的逻辑。

政府人才如何为我所用?

《创业邦》:您聘用了很多具有政府背景的高管,出于什么考虑?

郑永刚:10年前,中科院有一个所长,40岁刚出头,就到我们公司来管科技板块的业务。并不是因为他是正厅级干部,我看中的是他的技术和理念。为什么我能够发展到科技这个板块?没有他我能发展吗?我只知道这个人很优秀,你就帮我去发展,用好了这么一个人,整个板块就上来了。

我们在做开发区的时候,用的人都是当地的市长、发改委主任、厅长、局长,因为没有这些人,我做不成,人脉实际上也是一种资源。他们在政府工作,宏观意识上肯定比我强,也有专业技能。像经营开发区这种业务,只有他们做得好。

再比如,我们在宁波做开发区,当地的发改委主任,上午还在发改委工作,下午就到我们公司工作了。我们过去的体制,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优秀的精英都在政府里,很多人实际上没什么事干。

《创业邦》:对于他们来说,这种转换也是一种很大的风险。

郑永刚:没错,我首先要做的就是给他安全感,所有的事情我都帮他想到了。

像廊坊市的副市长,很年轻,1971年出生的,当了4年的博士副市长,然后就辞掉了,来我这里做老总。我这个项目非常大,也很有意义,所以他非常愿意来做。很多人到我们公司以后,都做了很多年了。

我要评论

评论

我来说两句


相关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