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邦 》:在杉杉的子公司里,还聘用了很多老外做管理。
郑永刚:产业必须要专业化,做产业一定要请专业的人做。我是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员工不光是中国人,也有日本人、法国人、意大利人,这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的交融碰撞,从中能产生很多创新的意识。
《创业邦 》:您对他们如何管理呢?
郑永刚:这要靠制度建设,我制订了公开透明的制度,即使是子公司的总经理,后面还有一支内控队伍做监察,你怎样挣钱,怎样花钱,我打开电脑,数据一清二楚,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管理公司要靠制度,不是靠人去管理,那样是不行的。
《创业邦 》:对于多元化的人才团队,您又如何激励他们?
郑永刚:首先,要不断地鼓励他们,即使做错了我也给予鼓励,“没问题,下次再做”,使他们有成功的机会,这个很重要。就是要胸宽、大气,这是我的个性,所以跟我合作的人,只有进来的,没有出去的,出去以后也会回来。
其次,要完善激励机制,我下面很多公司的总经理都是股东,我是现金资本投入,而他们是人力资本投入。我为他们提供适合发展的平台和丰厚的回报,他们在为我干的同时也为自己干。像我们现在很多子公司,我不是董事也不是董事长,各个公司都相对独立。
国际化路上如何“傍大款”?
《创业邦 》:有人说,杉杉特别喜欢“傍大款”,和国际大品牌合作,为什么?
郑永刚:我现在合作的很多服装品牌,都是欧洲的贵族品牌。如果光靠我们自己,没法做这样的事,必须和国际品牌合作。这个你不服气不行,就像法国的奢侈品品牌,在全球都是那几个。这个东西没办法,只有通过嫁接,绕不过去。但又必须要跟上这一课,我们就要通过这些国际品牌,走向国际化,这样就不用太费劲。
《创业邦 》:“傍大款”也好,“嫁接”也罢,您如何规避这种合作的风险呢?
郑永刚:合作跟结婚一样,你起码在结婚初期是有爱的,双方都有意愿。问题是到了中期,意愿开始分杈了,还有更爱的人,我觉得这都很正常。不能说只有走到白头偕老才最幸福,也许离婚以后,再重新组织家庭更幸福,所以这个问题不要定式思维。
我要非常现实地评估自己,就是说你应该做什么?能做什么?自己心里要清楚。如果你娶的对象条件太高了,以后也养不住;你自己条件不好,人家也看不上你。所以,我的观点就是实实在在地来做一些事情,在合作过程中各取所需。我要他的技术、品牌、国际化,而我能给他的是,在中国这样一个高速成长的巨大市场里,我是龙头企业,与我合作可以收到很好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