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商业英才网首页>管理>> 文章页
中国与印度新生代企业家的崛起
字号:

类别: 组织管理 时间: 2010-04-08 来源:INSEAD Knowledge 智库网

标签:创业 Insead


随着中国和印度经济迅速发展,全球投资者正争相涌进这两大市场,冀借助低成本的中国制造业和印度服务业创造更大的利润,无数的商机随之涌现。

INSEAD创业与家族企业学教授帕特里克特纳(Patrick Turner)解释说,这股热潮吸引两类企业家:一类是急于创办事业的本地人;另一类是来自海外,通常来自美国的投资者。后者包括那些早前到外国留学,现在有意回国创业的人。他们受过海外教育,有工作经验,还有一定的资金。这两类人所具备的创意、经验和资金预示着他们的事业往往也是较易成功的。

创业发展进程存差异

特纳教授说,两国现时的经济发展情况十分相似,但是中国和印度的创业发展模式却非常不同。

“历史上,两个国家人民都有很强的创业精神。印度人不管去到哪里,去英国或者更早时代去东非,他们都想到要开创自己的事业。而中国人的创业精神也不遑多让,譬如当今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许多中小企业如纺织业,都是由一两个世纪前开始移居当地的中国人所创立的。”

他补充说:“但两国的社会发展有一个差异,这个差异对企业的发展有非常重大的影响。那就是中国在厉行共产主义的时代,个人资产、私营和民营企业基本上是遭到打压的,而这种情况从不曾在印度发生。”

虽然两国传统上都盛产企业家,但是中国共产党在五、六十年代所倡导的政治运动,打击个人财富的积累和民营企业发展,极大地阻碍了企业创业。直到八十年代初,当时的最高领导人邓小平推行经济改革,中国的私营企业才逐步得到发展。

因此,特纳教授补充说:“中国在过去20至25年,一直在探索和重建资本主义和企业创业制度;而印度的企业发展则一直顺风顺水,并借助环球业务流程外包潮流和资讯科技的发展开拓更多商机。”

创业活动规模存差距

即使在这个世纪初期,以参与人数计,中国的创业活动远远不及印度。据2003年的全球创业观察报告、也是关于印度的最新统计资料显示,印度有12.5%的劳动人口参与创业活动;而在中国,这个比率只及印度的一半,大概是在5.5%左右 。

此外,特纳说,他在印度发现年轻人较明白创业需具备那些要素,虽然有时他们的概念还不是很完整。“但是我所接触有创业精神的中国年轻人在这方面就表现得弱点。”

这也许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两国创业环境不同之故。特纳解释说:“如果你周围的人,比如父亲或其他一些家庭成员是企业家,那么你就比较可能成为企业家。在家庭以外,如果你的社区和城镇有很强的企业环境,也可能鼓励你转向创业。也就是说,你所处的环境创业是否一种普遍的职业选择,这一点很关键。”

「偶像型」企业家和企业家网络

本国是否有像美国的比尔盖茨(Bill Gates)和英国的理察布兰森(Richard Branson)那样的「偶像型」企业家,也有助鼓励创业风气。

印度最著名的企业领袖是那拉杨那.莫西(Narayana Murthy),也即是Infosys公司的创办人。

而在中国,虽然福布斯编制的中国50大富豪榜令上榜企业家声誉日隆,但却仍未出现这样的「偶像型」企业家。

印度比起中国还有另外一个优势,也就是印度的企业家网络wadhwani基金会,它在国内通过举办工作坊和研讨会等各项形式促进创业。这个基金由企业家罗梅斯.瓦哇尼(Romesh Wadhwani)创办,基金会资助各项与创业培训有关的项目,如全国创业网(MEN)就会集了印度享有声望的高等教育机构和企业家。

特纳说,中国目前还没有这样的企业家网络。不过,他预计印度在十年内就会失去这方面的优势。

随着中国企业的发展,诸如像阿里巴巴般的企业陆续创建,中国已开始出现自己的「偶像型」企业家。

阿里巴巴是由中国企业家马云在1999年创立,并在2005年获雅虎注资10亿美元收购其40%股权。

预计中国也很快会出现由新一代成功企业家协助建立的企业家网络。这两种因素将大大加快中国的创业发展步伐,并抵消印度目前所享有的优势,特纳说。

我要评论

评论

我来说两句


相关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