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商业英才网首页>管理>信息化> 文章页
华夏银行:IT破局中小企业
字号:

类别: 信息管理 时间: 2010-06-09 来源:《经理人》

标签:企业信息化

借力IT系统工具,卢小群期望每个专营的小企业客户经理服务小企业数达到60户左右。
这个模式将成为开拓市场的重型武器。贷款给下游企业,解决了代理商带钱提货的压力,帮助核心企业吸引更多的代理商,“以后我们对企业不再单纯谈存款和贷款,而是直接谈怎么帮他扩大销售渠道。”华夏银行的视野不再局限于一个地区或者一个行业,2010年的目标是新增5000个小企业客户,小企业专营机构新增贷款不低于当地分行小企业贷款增量70%。


信息化引发变局


上文提到的信息流、资金流、物流三流合一,招商、深发展等银行在设计供应链融资时,同样遵循这个原则,但目前除华夏银行,尚未有银行将系统直接与企业的销售平台有机结合。这是IT模式和传统模式截然不同的出发点。


在采访中,卢小群时时强调IT平台的重要性。2009年上半年调任中小企业信贷部之前,他做过1年7个月的华夏银行电子银行部总经理,他坦言,“电子银行对我启发很大。”显然,在华夏银行的棋局里,信息化是枚举足轻重的棋子。


早在2005年10月,华夏银行和德意志银行就正式签署了全面技术支持协议,双方在小企业金融服务等领域深入合作。原德意志银行主席布罗伊尔曾说过:网络使银行客户有进入市场的直接通道、享有大量的资讯和服务。德意志银行十分重视信息化建设,每年花在信息化设备和人员的费用高达40亿欧元,2001年重组业务架构时,信息化技术的部门被整合到企业及投资银行(CIB)、零售客户及资产管理(PCAM)等两个客户业务中心,以提高IT技术对业务发展的支持力度。


卢小群介绍,目前使用的独立信用评审系统,也借鉴了德意志银行的模式。一个重要创新是将企业的非财务信息纳入评审系统,比如企业实际控制人的个人信用、现金流状况和准入行业的情况。“我们关注的是实际的还款履约能力。”而将信用评审系统与外部担保情况联系起来,则是另一个不同于其他银行的做法,目前与首创担保、中关村担保均有合作。“小企业客户不可能没有不良贷款。”小企业的现状,可能给银行带来系统性风险,担保公司的系统如与华夏的信贷系统对接,则便于对企业进行贷后管理。


此外,在2009年下半年推出的融资品牌“龙舟计划”系列产品里,“接力贷”实际上是一种创新的退出机制。既能引入与第三方公司的合作,又能给予客户一定期限延迟还款,避免客户出现不良信用记录、降低客户融资成本,将客户、银行的风险降到最低,形成多赢格局。资产管理公司的系统与华夏相连,则可避免对企业重复做贷前调查—与银行共享当然最经济。


“我们是一个开放的平台。”华夏银行的小企业信贷系统,与小企业,第三方如行业协会、担保公司、资产管理公司、小额贷款公司,未来均有实现无缝对接的可能,下一步,甚至要将财务管理软件免费与客户共享,在卢小群看来,“对接和共享,这就是我们的差异化竞争力。”

我要评论

评论

我来说两句


相关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