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商业英才网首页>管理>企业聚焦>文章页
海普瑞的秘密
字号:

类别: 战略管理 时间: 2010-07-20 来源:BNET 商业英才网

关键字:战略管理

弄虚作假,侵吞国资,高盛造势……?中小板天价发行第一股海普瑞,是大阴谋套小阴谋的赝品,还是被畸形发行制度透支了未来价值的潜力股?

上市以来,海普瑞受到最强烈质疑的,是其FDA认证的唯一性。为此,《中国企业家》记者致电山东东城、常州千红等国内主要的肝素制造企业,对于是否已进入美国市场,他们都没有正面作答,有一家企业国际贸易部经理表示“只有少量产品卖到美国”,但他拒绝回答这些产品是否是注射级别的肝素原料药。

对于诸多同行宣称自己也可以把肝素原料药卖到美国去,李锂显得有点不屑,“我不想评论。他们自己也明白卖到美国的是什么药。”

“中国人现在正在起步做研究,重点要讲究速度和质量,不一定要一下蹿那么大。”李锂说,要像锥子一样扎下去,“把自己能做的事情做好,就能越做越开阔。”

但这个市场恰恰充满了良莠不齐的“淘金者”。在百度上搜索“肝素钠”,会出现一大堆自称有肝素专利技术的公司,他们会告诉你,只要买一台五千多块钱的机器,几万块钱购买猪小肠做原料,就可以制造肝素钠粗品。“(海普瑞)也就是从猪小肠中提炼一种物质,能有多少技术含量?”类似质疑在网络上比比皆是。

“现在人们一说海普瑞,都说它是做猪小肠起家的,这话说得轻飘飘的,根本不知道里面的一点一滴,不知道里面的酸甜苦辣。”海普瑞独立董事、中国科学院神经研究所研究员王以政对《中国企业家》表示。王在美国、加拿大做了20多年的科学研究,最近几年才回国。令他非常感叹的是,“我们中国的专家都是大专家,无所不及,好像什么都知道。”王以政说,很多外国的科学家,都是一生只做一件事,对自己领域了解得非常深。“就拿猪小肠来说,谁要是把猪小肠说清楚,那就太了不起了。要知道,海普瑞做的还只是猪小肠里很小的一个部分。”

验证海普瑞坚持通过FDA认证的前瞻性,是在几年之后—它赶上了“百特事件”并开始迅速成长。

2008年百特事件后,在美国FDA的回顾性临床统计中,只有以海普瑞肝素钠原料药做出的制剂没有一例重症不良反应。猪源性蛋白质杂质是肝素钠致敏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今年这次标准修订之前,美国药典公布的肝素钠猪源性蛋白质杂质标准是1%。但是我们的杂质标准比1%还低得多。”李锂说,一旦标准提高,将有一些企业一些类别的产品无法达标,而美国之所以今年才修订标准,是担心这么做肝素钠的供给会成问题。这也正是美国USP总裁登门的重要原因。

百特事件成为海普瑞发展的重大拐点。那之后,美国APP公司获得FDA批准生产全部规格的大剂量标准肝素钠制剂产品,APP与海普瑞签了独家采购和独家供货协议,海普瑞由此成为美国大剂量标准肝素钠原料药的唯一供应商。市场对高品质产品需求量的增加,以及肝素价格的猛涨,多重因素使得海普瑞销售业绩猛增。2007年海普瑞的销售额为3亿,2008年为4.3亿,2009年则剧增至22亿。2008年海普瑞在中国肝素钠出口市场份额为 28.1%,2009年则猛增至45.4%。这种超常增长速度,被媒体质疑为“虚增业绩”。

但这种超常增长速度还在持续。今年第一季度,海普瑞出口额已达1.16亿美元,约占去年全年销售额的1/3。6月18日,海普瑞发布业绩预增公告,称其今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将增长100%至150%。

李透露,百特事件之前,海普瑞从来没有拉美国家的客户,但从2009年开始,很多拉美客户要买海普瑞的产品。海普瑞至今还没办法满足这些新增客户的需求。“高质量产品不会过剩,到现在我们还是供不应求。”李锂说,本次上市募投资金也正是为了扩大产能。

百特事件还被人疑为高盛为推动海普瑞上市而一手策划的。“我只能说持这种观点的人智力有问题。”李锂说,百特事件是人类最大的医疗灾难,没有人有这种策划能力。

中国大多数企业是靠着残酷的价格战,才在国际市场获得一席之地。但海普瑞走的是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根据海普瑞的招股说明书,2009年海普瑞出口价格是7016.10美元/公斤,海普瑞的4个主要竞争对手的出口价格最低为4888.89美元/公斤、最高为5836.20美元/公斤。海普瑞的主要客户APP、赛诺菲(赛诺菲是世界第四大制药企业,也是世界最大、最有实力的肝素类制药企业)都是国际一流的大型医药企业。一家此前籍籍无名的企业,如何能在几年的时间获得这些大型跨国企业的青睐?难道是因为高盛帮助海普瑞牵线?这也是一种普遍的猜测。

“业务层面,高盛和海普瑞没有任何关系。”李锂否认了这种猜测。海普瑞获得这些大客户的认可,过程要比我们想象的容易得多。全球大型的医药企业,为了寻找能满足它需要的原料,都会全球敞开寻找,建立自己的原料数据库。任何人都可以把自己的产品送去检验。早在2002年,海普瑞的肝素钠原料药已经通过了APP的检验。2003年APP公司已经和海普瑞签订了独家供货合同。

而在更早的重庆通达时期(1998年之前),李锂已和赛诺菲建立了联系。那时条件有限,无法大规模生产,但李锂在实验室生产的克剂量肝素原料药已经通过赛诺菲的检验。令李振奋的是赛诺菲高层的一句话:“你们的工艺是独特的,我们现在还做不出这样的水平。”这一评价,让李锂明白了自己所掌握的技术含金量,也促使他下定决心建厂创业。2004年,赛诺菲与海普瑞签订供货合同。合同中有这样一条规定:“从2005年开始,每年最高采购量为1.7万亿单位,如果超过1.7万亿单位,需要海普瑞以书面形式同意。”同时还约定了赛诺菲每年最低采购量。在和APP的供货合同中,也规定了每年采购量的波动范围。

此类强势的供货条款,在参与国际竞争的中国企业中很少见。

“越有实力、越有研究的企业越来找你,它敢整,也有评价能力。”李锂说,从一开始,海普瑞的客户就是这些跨国公司,“因为它识货,有底气敢来找你。”

疯狂的财富神话

在海普瑞的上市庆功宴上,李锂邀请了海普瑞创业时期的一个重要人物—杨向阳,但后者并未到场。杨向阳是海普瑞1998年到深圳后的最早投资者。彼时,海普瑞的资本运作主要是杨通过旗下的源政投资在操刀,包括为海普瑞引入新股东、为海普瑞贷款做担保等。

但2007年,杨向阳悉数退出了海普瑞。这一点颇为蹊跷,如果没有退出,他将是海普瑞上市的最大赢家。有媒体报道说,是因为高盛后来的进入,导致了杨向阳的退出。但记者从某位知情人士处获悉,杨向阳的退出是由于他自己判断失误,最初海普瑞准备在创业板上市,但创业板迟迟不开,加之海普瑞还没有十分抢眼的发展势头,使他萌生退意。且其当年承诺入股海普瑞的400万元资金(加上后增的三位股东总共600多万元),在几年之后才真正到位。记者以此向李锂求证,李未置可否。

我要评论

评论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