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台铭:走出紫禁城》这篇文章很好,我买了20本送给联想控股和集团的同事。文章对我有三点启发。
第一,郭台铭对行业相关专业了解得非常透彻,但是企业怎样为员工负责,把员工的追求融入到企业发展目标当中,这方面富士康可能是有缺陷的。郭台铭在搭班子上的做法肯定也和联想不一样,他完全凭自己个人的能力,这反过来能衬托出联想在哪些地方做得对,对的我们要好好坚持。
确实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不仅仅是让员工住得像样子,或者工资高一点,而是真的要站在他的角度去考虑。郭台铭不是一个坏老板,但是他确实有想得不够的地方,他对工人的理解还有点停留在昨天,这方面也值得联想反省。
第二,联想大量员工是80后、90后,他们有自己的特质,他们怎么看待生活?应该怎么看待他们?同时也提醒了我们,买联想电脑、手机的客户很多都是80后、90后,应该怎样去了解看待这个人群,需要跟大家交换意见。这篇文章是做了深入调查,配合一定高度,或者站得比较远来看待这个事情。
第三,不是你们文章提到的,是我从另外一个角度想到的,就是不要拘泥于别人给你设下的条条框框。联想自认为做得还不错,但跟富士康相比确实还有差距,而在2000年前后富士康跟联想的营业额还相差不多。富士康走出了自己的一条路,郭台铭应该讲不信邪,没有听别人怎么说,认为走自己的路能够做好。我觉得这方面要有创新精神,不要受某些人说的条条框框的束缚。就像今天还有很多人说联想不能做这个、不能做那个,我们当年不是愣是从做制造转到做投资了吗?每人情况不同,不必被别人看待自己的眼光局限住。我也相信未必所有的人都能够从做制造业改行做投资,但我们就是行,因为我们把这个事研究透了。最近我们在战略上还要受到一些不明的质疑,那些议论的人没有把事情想透,我们可以不必理会。我相信郭台铭在做富士康的时候,真的是把人和机器融合一体,能够非常充分地进行调动,当然,他在其它方面没有想周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