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商业英才网首页>管理>战略规划>文章页
周鸿祎:红衣大炮与“微创新”
字号:

类别: 目标与创新 时间: 2010-07-27 来源:《中国企业家》

关键字:创新 职业经理人

4年的时间,周鸿祎这个曾经“调戏”过用户,甚至留下过污点的猛人,把用户体验创新当做一个偏执狂式的方向,内部称之为“拜用户教”,靠一种持续的、被专业人嘲笑的“微创新”,360成功引爆了亿级用户的能量。这种应用驱动的微创新,是“红衣大炮”再度发射的真正内核

“红衣大炮”周鸿祎的好斗性格,从他办公室的摆设都能透出一二。墙上贴着十几张靶纸,靶心位置被射的一片狼藉,周告诉我,他学的是类似于《枪王之王》的近战快射,他认为,长距离远射没什么实战价值,“15米是我的最佳距离”。周的“好斗”已经成为一种标签,最近,他的备受关注,就是因为和金山、瑞星等的战斗。

但是,这种江湖之战不是我关注的重心,我想关注的是:一个无心插柳的产品,一个没有杀毒技术的外行,一个没有革命性商业模式的小产品,360因何很快速实现了从0到2亿用户的跨越,甚至成为行业“公敌”,颠覆了杀毒行业20年的牢固基业。

微创新!没错,这种应用驱动的微创新,是“红衣大炮”再度发射的真正内核。4年的时间,周鸿祎这个曾经“调戏”过用户,甚至留下过污点的猛人,把用户体验创新当做一个偏执狂式的方向,内部称之为“拜用户教”,靠一种持续的、被专业人嘲笑的“微创新”,360成功引爆了亿级用户的能量。这是一颗有着革命性力量的种子,不少公司靠着这颗种子,进入到竞争力的更高境界。

“微创新”可能是我最近几年都会深度关注的创新话题。最近,跟周鸿祎进行了一个长时间的对话,挖掘一下360的“微创新”,以及这种“微创新”的动机及难题。

1、无心插柳:专攻流氓软件。2006年中,正值流氓软件横行,大小互联网公司都在通过流氓插件的方式植入用户的电脑,市场需求非常明显。不过,对杀毒软件公司而言,这部分需求却被严重忽视。

360安全卫士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推出,没有防火墙,也没有实时防御,只干一件事:杀流氓软件。

周鸿祎推出360,没有野心(周当时的工作重点是行业大趋势社区搜索,这后来被证明是失败的),却有私心。“当时这个流氓软件太可恶了,他们把老百姓祸害以后,把屎盆子扣在我头上,让我一个人来背黑锅。我就是为自己讨一个公道。”

为了给自己正名,周鸿祎好斗本性暴露,以杀流氓软件的名义,把自己放在了互联网大小网站、跨国公司的对立面,他的盟友只有一个:用户。

2、确立公司基因:解决问题最重要。2006年下半年,360的名声大噪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官司和口水战。周鸿祎因为杀流氓软件,得罪了不少公司,一时间,口水战,谩骂,法律诉讼等乱花渐迷离人眼,甚至惊动了央视参与报道。

另一个原因是周鸿祎做对了一件事:技术不重要,应用才是关键。正因为缺乏安全技术积淀,周鸿祎采取了和传统安全厂商截然不同的思路,“杀毒厂商总是把安全定义成一个很狭隘的杀毒,然后杀毒就意味着高深的技术,而我们觉得,解决问题比做什么技术更重要,所以思考用户有什么问题比思考我们技术还有什么不足更重要。”

早期,360的技术人员很郁闷,一方面要遭受对手的嘲笑,一方面底气也不足——大家觉得是为了周鸿祎的喜怒哀乐而做的产品,只是个小玩意。周鸿祎就鼓励技术人员说,“这个世界上技术没有高下之分,产品没有大小之分,最后你只有一个市场大小之分。那怕你就写了几行代码,你能解决中国几亿人的一个事,这事就是一个大事儿。你写了一亿行代码,最后这产品就只有一个人用,这事也没意义。这是一个价值观的问题。”

无意中,周鸿祎这句鼓励的话却成为360用户体验创新的一个基因。

3、一个不起眼的微创新:清理垃圾。2007年,360经常遇到用户的抱怨:电脑运行太慢。事实上,用户电脑里的流氓软件、插件问题解决之后,用户仍然感觉到运行速度很慢,一个关键原因就是注册表垃圾、磁盘垃圾太多。

360就做了一个很不起眼的功能:清理垃圾。这一功能竟然成了360用户的杀手级应用,因为用户不可能每天都遇见病毒,但是每天都会使用电脑,就会制造电脑垃圾,就会影响电脑速度,“清理垃圾”因此大受好评。受这个思路的启发,360做了一系列跟安全无关的功能,比如清理痕迹、软件管家等,也备受专业人士嘲笑。

嘲笑声中,360的装机量却是直线上升。

4、用户参与创新:恶评软件投票。2007年,360与CNNIC的口水仗引人关注,但打击流氓软件的运动似乎陷入僵局,安全厂商查杀恶意软件也面临法律风险。360也遭遇了不少诉讼,而且基本以败诉结束,每输一次,周鸿祎就要赔10万。“斗士”周鸿祎开始郁闷起来。“尽管老百姓都认为叫这个软件是流氓软件,但是我们没什么法律依据管人家叫流氓软件,这样我就伤害了人家的名誉权”。

360技术人员在和用户交流时,受到启发,以全新的评价方法规避诉讼:放弃“恶意”,引入“恶评”机制。2007年3月,360放弃“恶意软件”的称呼,不再由自己对软件做出判定,而是引入广大网民的参与和互动,由他们对软件的好坏进行评判,将“恶评软件”的判定权完全交给网民。

这时候,360安全卫士的装机量已经突破了4000万。

5、又一个关键之“微”:木马反击战。2007年下半年,流氓软件开始出现两种变化:一种是洗手不干了;还有一种开始转作病毒和木马。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木马产业链开始形成。“当时,我们呢,用户希望我们把木马问题也解决了。当时,木马刚刚才出来,杀毒公司对木马也不重视,这也是一个微。”

这时候,周鸿祎做杀木马的时候,技术上刚起步,他们就想有没有一种更简单的方法解决问题。传统的思路是木马病毒进入到电脑之后,安全软件能把木马杀掉,有否其他的路径?周鸿祎发现,电脑中木马,是因为你的电脑有漏洞,但是没有人关注这一点,杀毒厂商也没有动机去做这件事,因为它漏洞都补了之后,它就不中毒,谁还买杀毒软件呢?

我要评论

评论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