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支付宝转移风波目前看来已经稍微平息,但远没有结束。从当事方之一的阿里巴巴在风波过程中发表的声明来看,将这场风波定性为商业利益纠纷;另外,从不少媒体的观点来看,诸多财经界人士认为是触犯了商业伦理。
但笔者认为,商业纠纷只是现象本身,商业伦理也只是基于资本方利益需求的观点表露。更深层次的是商业伦理所代表的规则触犯了我们生活其中的这个社会的社会伦理。由此演绎出来的冲突表面看起来是当事方触犯了商业伦理,这显然是不合适的。 从社会伦理来讲,冲突是必然的。
资本方代表的雅虎和软银,以及代表员工、消费者利益的阿里巴巴管理团队,国内的民众在这场伦理之战中面临着四项对决。
第一项对决,是管理团队和资本方基于企业控制权的对决。管理团队从开始创业到将阿里巴巴做成目前处于世界级的电子商务领军企业,付出和回报不是资本方所能比的;更为重要的是,管理团队自始至终都在操盘着这家企业,事实上的控制权是一直存在的。管理团队希望MBO,实现名正言顺,但资本方拒绝。围绕控制权的对决,不能单单从法律和商业规则去评判。作为价值创造主体的管理团队成不了企业的主人,在社会伦理的观念上是不被接受的。资本的唯利是图,决定了只能是一场对决。资本方胜,管理团队散去;管理团队胜,资本方获得赔赏。所以,从商业利益来讲,资本方不会妥协,只会坚持。而管理团队,也只能抗争。
第二项对决,是管理团队基于本国消费者利益与外来资本方的对决。在中国的近代历史上,外资试图在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领域占据行业领导者角色的行动一直被视为对民族利益的侵犯。支付宝的业务领域,以及淘宝网的业务领域正是这样的领域。在互联网电子商务时代,支付宝以及淘宝已经成为了所在领域的领导者,国人的概念中他们是民族企业。如果不是,那将是国内民众无法认同的。从阿里巴巴披露的情况来看,雅虎关于支付宝之类业务对国人情感中的重要性并没有那么深入的认识,而只是将他看做投资企业的某项业务;软银则认为是一定要通过VIE来操作;这样的态势,如果没有变通者马云的出现,结果就是国内消费者的利益受损。谁来捍卫国内消费者的利益,也只能是阿里巴巴管理团队。
第三项对决,是管理团队所代表的国内意识形态与资本方所代表的国外意识形态的对决。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企业,以弘扬新商业文明,为国人创造价值为己任,充满了社会责任感,而不是严重利润导向的企业。而以软银、雅虎为代表的外国资本,投资阿里巴巴无非是为了赚取利润,赚取更大的利益。当马云真正的成了布道者,是显然不符合资本方的利益。外来资本带有的侵略性和霸道,和正义感化身的马云管理团队,理念的冲突是不可调和的。
第四项对决,是精英人物化身的马云与国人长期存在的反精英主义传统的对决。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明星企业家是国人眼中的偶像,但偶像有失误粉丝却常常无法容忍,为了维护偶像的完美形象,民众对看起来貌似沾有污点的偶像经常会采用毁灭的手法。马云长期以来,自觉不自觉的把自己暴露在媒体的聚光灯下,是种危险的行为。这样下去,企业家的个人形象,动辄就会影响到企业。因为,再英明的企业家,也会有失误,所以终会因为自己的光芒给企业带来伤害。2008年汶川地震时期的王石事件,就是典型的代表。唯有当马云们学会在媒体聚光灯下消失,学会淡化自身的精英主义形象,对于企业来说,才是一件福分。但事实上,依照马云的传统和习惯,学会沉默和隐身,是件不容易的事情。马云的布道者形象与粉丝群体的完美挑剔之间的对决可能长期存在。
谁胜谁负?在四项对决中,前三项你用商业伦理的眼光来评判,都是不恰当的:资本方代表一切,控制权当然是不能丢的;本国消费者利益,也不过是某项不甚盈利的业务而已;意识形态上看,企业存在的目的并不是社会责任。这也是不少媒体认为马云触犯了商业契约、诚信精神的源头。事实上,支付宝风波只是一个符号,凑巧成了社会伦理与商业伦理交锋的某次现身。
但第四项对决,却恰恰是解决前三项对决成败的关键。文明和野蛮的交锋,始终存在于人类社会。马云的精英主义传统存在与否,是影响马云所代表群体文明与野蛮的风向标。也是决定伦理之战结果的重要因素。
从目前的实际结果来看,在第二项对决中的这次冲突中,马云们取得了不错的结果。在第四项对决中,马云遭受了媒体力量的打击。第三项对决,将长期存在。第一项对决,是最终胜负的衡量标准。
但任何人都无法忽视的是,支付宝风波背后的这场伦理之战,具有浓厚的时代色彩。经过100多年的努力,中华民族已经走上了复兴之路。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中,明星民族企业将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是标志,更是形象代言人,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阿里巴巴们是明星企业,应该获得国人的呵护。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商业伦理也应该与时俱进。在社会的伦理面前,规则和契约的内涵已经在悄悄的发生着变化。阿里巴巴人面临着历史的责任,媒体、民众也面临这样一种责任,国家的复兴,国人的利益,将推着商业伦理迈向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