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BNET商学院>管理>企业主>文章页
李东生:制造业该如何面对全球化竞争
字号:

类别: 目标与创新 时间: 2012-07-27 来源:《中国企业家》

转发: 腾讯微博 推荐到豆瓣豆瓣 人人网 网易

作为一个制造业的工业企业,面对一个全球化竞争,李东生指出,最重要是从三个方面打造竞争优势:一个是工业能力,这是中国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二是在全球化的营运能力;三是技术创新能力。

作为一个制造业的工业企业,面对一个全球化竞争,李东生指出,最重要是从三个方面打造竞争优势:一个是工业能力,这是中国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二是在全球化的营运能力;三是技术创新能力。

以下为演讲实录:

李东生:

首先非常感谢长江商学院给我这样一个机会,和各位校友分享一下,今天我们的题目是新亚洲、新机遇,在经济全球化和整个经济发展格局调整的情况下,作为中国企业,如何把握中国企业国际化的机遇和挑战,听了项兵院长和几位讲者的发言,我今天的演讲,也就不按照我原来准备的PPT内容来讲解。

从中国企业、中国经济国际化,我认为最早是开始于十多年前,11年前中国入世的时候开始的,我们承诺几乎完全开放产业和市场,同时通过入世我们也取得了进入全球市场的通行证。入世的十多年,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在全球经济的地位,发生巨大的变革。可以说这个结果,不但我们在入世的时候没有想到的,恐怕国外大部分国家也是没有想到的。特别是入世以后,2008年开始的经济危机,使得外部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家对中国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也有很多人在想如何去修订这种世贸的规则,修订全球经济的规则,能够给自己争取一个,更加有利的环境。

客观讲,中国这十多年,中国经济的全球化,基本上是按照西方国家为主导制定的规则在做。世贸组织的规则是西方国家为主制定的,中国入世以后经济的发展,很多西方国家觉得他们自己亏了。特别是这次欧美的金融危机,中国经济相对的持续上涨,保持一个稳定的成长。所以很多国家都在修订一个新的规则,这个表现在方方面面。比如说美国主导的TTP,这是一个环太平洋的国际组织。中国作为重要的经济体,美国人就有意地把中国排除在外。这几年针对中国产品、中国企业的各种各样非贸易的保护措施层出不穷。这里面反映了一个核心问题,就是中国经济的成长,中国企业竞争力的提高,使全球的主要经济体感觉需要去重新制定一些新的规则,能够对自身更为有利。

中国面临这种挑战,是一个新的问题,如何在这种新的环境下,能够保持我们持续的增长,对于中国企业来说,这几年我们确实机遇和挑战都并存。而且相对来讲,挑战更大。我们看中国经济的崛起,好的地方我们是可以看到我们有很大的机遇,但是面临的挑战更多。一个挑战是贸易保护主义,无论是欧洲、美国,还有日本,甚至现在开始,像南美的一些国家、一些新兴的国家,都采取不同的贸易保护主义保护自身。另外我们自身的经济增速可能面临一个转折,很难保持过去十年双位数的增长。另外经济增长方式的转换,也是对我们的一个挑战,过去我们的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是建立在效益和速度、成本优势的基础上,未来这个经济增长更多的要体现在创新,刚刚那位韩国的学者提得非常好,你不创新就得死。另外结构调整,也是我们面临的一个调整。刚才项兵院长也介绍了,在美国GDP占到70%多,在中国只有40%。下一步的经济增长,更多来自非工业制造。另外,工业制造业特别相关的就是创新能力的持续提升。这些都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挑战。

另外市场环境的变化,也给我们很大的挑战。现在从全球市场,我们企业经营的情况来看,全球市场可以看美国市场、欧盟市场和新兴市场,业务组织和管理方面机也是分为这三个部分,欧洲市场由于欧债危机的影响。现在整个欧洲的经济的复苏,是有很多的确定性的。我个人认为,欧洲要解决它的问题,是非常不容易的。欧洲有自身的优势,德国从它自身来讲,在西方发达国家中,表现是最好的。我刚听了隆教授的介绍,过去几年就业率就提高了70%,但是欧元区货币政策地没有发展政治和货币的政策,大家的观念差异很大,在这样的情况下,很难有一个步调一致的行动。而且欧盟区已经建起来了,退回去了就是灾难性的。欧洲经济要重新走出来我认为不是那么容易的。美国经济的活力,肯定比欧洲要好一些,美国有一个很重要的动向,至少要回归。真正做到这一点,它的挑战也不小。

美国有37%在海外投资的企业,现在是有计划回到美国本土,重新建立本土的制造业,美国在过去的2、30年,把制造业大部分搬出了他的国家。现在发现他的国家产业空心化很难让他的国家情况往前走,美国经济会往回走,整个工业会强调能力的建设。所以美国经济政策的调整,也会对全球经济构成一定的影响。但是美国的经济恢复,应该会比欧洲更快一些。而且美国不太容易像欧洲一样,退回到保护主义的立场。但是美国的问题在于它在全球一直想保持霸主地位,中国由于在经济上有很强的互补性,而在政治上,它一直把中国作为对手。所以它现在的财税政策有很大的针对性。所以未来中国经济的成长要借助美国市场的难度,将会越来越大。中美的冲突会越来越多。未来我们的成长,国际化业务的成长,会来自新兴市场。从我们的今年的业务表现来看,也是来自新兴市场。

回到今天的讨论的主题,云南是一个非常有优势的地方,我这这次来参加长江夏季论坛,也是来考察云南发展的规划,希望真正能够把云南建成面向东南亚、南亚国际化桥头堡的可能性。去年我们销售了608亿,其中有38%的销售是来自海外,今年我们彩电的销售在新兴国家的成长是100%,在欧美市场基本上是持平的,新兴市场的成长东南亚和南亚的贡献也是非常大的,所以如何借助云南的优势,我非常希望和云南企业的同行一起探讨,在云南党委和政府的支持下,把未来面对东南亚、南亚国际业务的桥头堡的优势能够真正在云南落地。

对于在云南如何进行产业落地,我有一些不同的忧虑,刚才听了秦书记的介绍,云南的开放是面向东南亚、南亚,再大一点是印度洋和非洲的东部,从云南的地理位置来看,这个大的覆盖是没有错的,但是所有大的战略一定要有一个具体的落脚,我个人的建议,云南可更加积极的去考虑直接和云南相关的缅甸接触,缅甸这个国家很特殊,云南在缅甸的经济影响力也是非常大的。云南这种特殊的地位在缅甸能够发挥出来的优势就更加大,通过云南、缅甸能够把桥头堡真正的落地,通过印度洋的辐射,整个大的这种东南亚、南亚地区甚至非洲东部地区的战略就有一个依托,因为我们讲小的,其实东南亚的东部,云南并没有优势,越南那一块更多的是靠海岸线这块。所以云南去拓展越南业务的优势并不大,能够落地的我觉得还是缅甸,再往下走相孟加拉、印度、斯里兰卡,这一些国家是云南特别有区域优势发挥的。我们在考虑以云南为依托的面向东南亚和南亚的战略当中,我们是有更多的思考,所以这一点建议供云南的同行和云南政府参考。

最后一点,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作为一个制造业的工业企业,面对一个全球化竞争我们的一些想法。最重要是三个方面打造我们的竞争优势:一个是工业能力的优势,这一点是中国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在过去改革开放30年,能够持续发展的中国企业大部分都在工业领域上建立自己的优势。未来重要的是在全球化的营运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方面来建立自己的优势,我们TCL也是按照这样的战略思路来布局我们的发展,现在我们还是在努力中,所以没有太多的经验可以和大家分享,但是我们可以把我们的战略思路提出来和各位校友作为一个参考。

今天我的演讲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我要评论

评论

我来说两句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