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双童身上可以看到,创意将为传统制造业注入新的活力。
显而易见,在国际商业竞争加剧的同时,Made in China商品正在努力摆脱低端、劣质的标签。许多在规模上已经做到世界级别的公司,诸如联想、吉利、万象、鸿星尔克、晨光等,已经在朝着高质的方向去进化。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在浩如烟海的中国造小商品里面,也有许多已经告别规模化而走向高附加值、品牌化的传统企业。这些公司产品的高质定位正在被国内外的消费者市场所接受。
位于义乌的双童吸管就是这样一家公司。义乌以万众小商品制造基地而文明国际,但按照董事长楼仲平的说法,他们的产品是这万种小商品中的“小中小”——按分厘计价的产品价值,不但比不过浙江的皮革和五金,就连纽扣与丝袜他们也比不上。
然而,正如楼仲平办公桌后墙上挂着“以小搏大”横幅,这家只做不起眼的塑料吸管生意的传统制造企业,早已经告别了规模世界第一的得意感,走上了一条高附加值,靠创意获取尊重的道路。
在这些不起眼的吸管和略显另类的60后楼仲平身上,可能正寄托着Made in China的某种希望。
小吸管与大智慧
一根吸管能干什么?
缺乏想象力的人们都会被这个问题所困惑,而楼仲平给双童吸管员工的教导是:一个工具或者艺术品,如何具备吸管功能?
在双童淘宝旗舰店中,各种造型的艺术吸管,载有风车的玩具吸管,帮助小孩吃药的功能吸管,以及可单吸可共吸的爱心吸管,都可以在这里找到。不久,你还能找到用来吃水果的强力吸管,做眼镜框、自行车的艺术吸管,能测温变色的多功能吸管,以及能看到小宇宙的高科技吸管。在这里,吸管与颠覆这个词搭配了起来。
而这些吸管,大多数都是60后楼仲平创意或设计的。
很多朋友都觉得老楼是个奇人。双童吸管是他在经历过无数次创业失败,1991年回到义乌后用2000元做起来的生意。60后的他好不容易用了10年终于富起来了,却不跑客户,不玩高尔夫,生活俭朴的一塌糊涂。只有小学文化的他自学Photo和CAD,亲自摆弄吸管产品,并且包办了双童办公楼的内部装修设计。
在专注生产的同时,他顺便设计了在中国罕见的私有企业内中水处理和雨水收集系统。把工厂建成了名副其实的低碳环保示范基地,为企业每年节省200万元工业用水费用,美国的上海领事都要慕名来看一看。
显然,除了勤奋之外,作为双童灵魂的楼仲平是一个极具童心和创新基因的人。这两者在他的小吸管生意中转化成了一种大智慧。帮助双童走上了一条与众不同的差异化道路。
2011年,双童的吸管销售额是1.6亿元,共生产了7000吨。能把吸管生意做的这么大,楼仲平的智慧不仅仅表现在了产品层面。实际上,他同时是一位沉着冷静、高瞻远瞩的商人。
在双童走过的这20年中,国内有竞争,国外有危机。很多比双童发迹早得多的小商品企业在各种萧条和劫难中都关了门,或者转移了产业方向,有的干脆做了“跑路的浙商”。但楼仲平却步步为营地走了过来。
他的第一个得意之作是品牌化。那是1995年,包括楼仲平的公司,义乌有几十家生产吸管的小作坊。楼仲平发现,这些作坊生产的吸管的外包装都有两个儿童的Logo。他灵机一动地去工商局打听了一下,工作人员虽然不知这Logo的来历,但却告知他还没有人注册该商标。楼仲平立刻回家取了钱注册了这个商标并在当地报纸上发表商标权声明。这也是义乌市的第17个商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