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BNET商学院>管理>运营与创业>文章页
中国版“蓝血十杰”:海归“车一代”命运备忘录
字号:

类别: 战略管理 时间: 2013-06-08 来源:《中国企业家》

转发: 腾讯微博 推荐到豆瓣豆瓣 人人网 网易

关键字:品牌战略 团队
日前,吉利集团副总裁、研究院院长赵福全的离开无疑令不知情的人大吃了一惊。无独有偶。也是不久前,稳健的“海归”派邬学斌离职北汽福田。中国汽车业的平静再次被打破,引发业界关于“海归”归宿的争论。

“你必须服从企业意志,当你跟企业想的不一样的时候,要不忍着,要不就退出。”

—许敏

对许敏来说,他成为离职事件的主角已经是7年前了。

7年前,他从奇瑞汽车工程研究院院长位置上离职,赴上海交通大学执教。当时奇瑞已经在高速扩张之后,坐上中国汽车自主品牌的第一把交椅。许敏的选择在外界看起来像撤退者,“好像打了败仗一样,撤退到学校去了”。正是以他的离职为背景,海归是否水土不服成为汽车界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

7年后,他已经不再是代表企业形象的公众人物,但出现在办公室的访客仍旧不少。这些访客除了他的学生,还有部委官员、国内外合作伙伴和大学教授等。今年年初,由他牵头建立的汽车电子控制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也已经全部建成。

“人家评价我在上海交通大学这几年什么也没干出来,那你来看吧。”许敏的内心依然希望证明自己。

人物

只是学校的状态跟在企业时完全不同。“在奇瑞的那几年真的是在玩命。”许敏回忆说,当时他跟公司签的合同是十年,“合同都有期限,那就先签个十年呗!”窗外细雨纷纷,我们在他上海交大的办公室,送走一位客人后,他往嘴里塞了块饼干当午饭。

接下来的故事,证明许敏高估了自己对这份事业的热情。等到2006年,他发现这不是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太辛苦、太累,要处理很多很繁杂的事情,我也认为,那不是我想干的事。我发现在国外做了20年的科研,自己真正想干的还是研究工作,能撑到那个阶段,也是奇迹了。”

再加上奇瑞当时对研发架构进行调整,外界看来身为院长的许敏权力被切割,他以此为理由提出离开。由于当时奇瑞在中国汽车市场扮演了自主品牌扛大旗者的角色,而许敏是海外归来的研发精英。他的离开可能会引发外界对奇瑞前途的担忧。内部觉得他不顾全大局,太任性。但许敏去意已决。

和几年后的赵福全一样,许敏没有选择去另外一家企业,而是回到母校上海交通大学,出任汽车工程研究院院长。在学校支持下,他带领团队申请到了筹建汽车电子控制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的许可。当时正好国家发改委出台相关政策,提出成立100个国家工程实验室。

有了政策和平台,他还需要资金。最后美国通用汽车为他的团队和平台投了关键性的认可票。这也奠定了他的团队与通用之间密切合作的基础。他承认,过去几年,他有80%-90%的资金支持都是来自于国外,除了通用还有其它整车和零部件厂家,如福特、博世和日产。

“国内不信你。”他解释说。他的研究方向是发动机喷雾与燃烧,到了交大后,关于发动机的喷雾方式,他提出了一种新的设想,并以此向国家有关部门申请过经费。有关领导问他,这个外国有没有人做?许敏答没有。对方说外国人没有做过的东西,我们不能做,风险太大了。

许敏对此颇为不满。“既然国家是鼓励创新的,我有个新的创意,为什么不让我试一下呢?”从那之后,他所需主要资金都是来自于国外汽车企业。

他说自己现在过着两重生活。一方面,他出现在各种国际学术会议上,宣讲他的学术论文。4月份,他应邀在法国和德国的一些大学做演讲,月底又去了美国斯坦福大学。

而在国内,他和他的团队扮演的角色更像是一个产品开发项目承包方。国内不少自主品牌和合资企业都是他的客户,这些项目的共同点就是能让客户看到立竿见影的经济效益。

说到这里,他在奇瑞的那段经历还是无法绕过去。“奇瑞那段经历,对我的今天有非常直接的影响。我要是从美国回来就直接当了教授,有谁睬我呢?”

在他大学执教的7年里,奇瑞研发系统动荡不断,战略调整的口号也此起彼伏。

现在回过头来看,他会为自己当时的决绝感到内疚吗?“内疚倒谈不上,”他思考了几秒钟说,“每个人都在寻找自己的定位,做自己最想做的事情,这是最重要的。”他说。而最大程度地减少对企业和个人不利影响的办法,就是双方什么都不说。

现在看来,他过得还不错。在奇瑞时,身体出现了高血压和高血脂等各种毛病,到了大学才半年,就有人说他气色好多了。

作为国内1980年代公派日本留学的第一批留学生,许敏的优越感让他不停地寻找更好的可能性。这也是他10年前回国的心理动因之一。10年前他40岁,发现自己的人生在滑向平庸,他不能眼睁睁地看着这一切发生。经过深思熟虑后,他认为回国对他意味着更大的平台和空间,即使不成功再回美国,对职业生涯来说也是一个Plus。

在国外时,他基本上每三年就会换一次工作,如果在一个地方没挑战了,他就会觉得没劲。在交大的7年,已经是他职业生涯中最稳定的一段经历。在交大待满三年时,校长跟他开玩笑说:“你以前三年换一个地方,在交大不换了?”他说不需要了。在他看来,现在是人生最佳的一个平台,基本上外界没有什么限制和阻力,唯一的限制可能就是自身的能力和动力。

还有一个原因是,包括他在内的第一代汽车海归已经开始迈进50岁的门槛。知天命之年,应该缓一点了。

我要评论

评论

我来说两句


    热点:[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