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智能手机和社会化媒体在其中可谓是推波助澜。看看我们的微博和微信——两大主力产品的用户量得增加幅度,你就知道,可能在2013年,不在网络上留有足迹的人将越来越少。其实在美国也一样,Facebook,LinkedIn,Twitter等社会化媒体,已经让越来越多人和互联网相关。但是作为社会化媒体的使用者,也有让我们感到困惑的,就是如何才能让这些工具帮助我们挣钱。因为漫无目的地在网上冲浪,已经不是我们想要的。很多时候,我们在进行微博营销的时候,我们会发现我们的粉丝并不是我们真正想要的。发现Match的粉丝和客户都是极具价值挑战的。
以Facebook为例,随着Facebook的上市,它的商业化应用将越来越普遍,这也带来更多的人开始有选择地使用Facebook平台。社会化媒体从出现到普及,为使用者带来了巨大的信息,同样也带来了巨大的烦恼。因为我们的时间是有限的,我们不可能将有限的时间投入到无限的信息大海中,于是我们开始清理我们的社会化媒体。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在2013年,一定会出现一些小规模的、尼基的社会化媒体,他们可能具有地理位置属性,更在乎隐私性,以及更客户化定制的参数来满足他们特别的需要。
也许正如以为芝加哥高科技投资人所言,人们开始渐渐意识到自己的信息是有价值的,以此会寻求一定的补偿。当然这种补偿也是是虚拟的,或者是真金白银的。比如在美国有一个Path免费的社会化媒体服务,但是限制用户数量不超过150人。App.net则是一种订购服务来允许客户创建自己的社会化媒体。Nextdoor是一个私人的社会化网络,允许同一地区的用户联系彼此。Yammer是帮助商务人群创建自己的内部社交网络。
正是由于用户对社会化媒体的诉求在发生变化,所以对于社会化媒体的经营者,应该更加小心,在社会化媒体应该更多地表现为参与和倾听,而非销售。越小的社会化网络更能更容易接近相关区域,以及更专业的人群。总的来说,利用社会化媒体挣钱,吸引新的客户,不如和客户建立更深入、更长久,以及更加互利的关系。一旦你发现了这个好处,相信口碑可以带来新业务。
所以,从某种角度而言,维护好你不多的微信群,远比微博粉丝更具有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