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语:大公司里的年轻人】
世界总会让年轻人占领。
曾经和乔布斯一起演讲的小天才Thomas Suarez今年还在读初中,现在他在名叫MakerBot的机器人创业公司研究3D打印机。而出生于1997年的邹奇奇,8岁出版了12万字故事集《飞扬的手指》轰动美国,2013年登上TED时她已有“女权主义者”标签和赢得诺贝尔文学奖及和平奖的“野心”。
在美国,乔布斯、比尔·盖茨、保罗·艾伦、史蒂夫·鲍尔默,这四位PC时代大咖出生年份恰巧在1955年、1955年、1953年和1956年,1975年前后他们20多岁时,都开始尝试用新技术掀翻世界。中国的马化腾、李彦宏、周鸿祎、雷军四位创始人年龄相若,他们都出生在1970年左右,成名时都不过30岁。
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在他的《引爆点》一书中说:“当经济正发生变革的时候,如果你刚好20来岁,而你又能紧紧把握机遇,那么成功就近在眼前了。”
如果你还没有,或者不打算成为一个创业者,也有不错的选择,那就是找一个互相欣赏的平台,和它一起生长。
大公司如何管理85后、90后的年轻人,年轻人怎样在一个庞大的机构中找到自己的存在感,几乎成为一个世界级难题。谁破解了这个难题,谁就能抓住未来。在下面的故事中,你会看到腾讯和华大基因如何收集、管理和激发最聪明的大脑,以及个人与平台如何相互成就。
基因梦工厂
一群走在基因科学前沿的80后,正在用年轻人的节奏,改变产业格局
文_本刊记者 黄秋丽 摄影_魏天翼
每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李英睿总被人称为“Doctor Li”(李博士)。
他已经默认了这个称呼,因为如果他告诉别人自己只有本科学历,大概没有人会相信。1986年出生的李英睿,2010年刚刚大学毕业两年,就已经是世界最大的基因测序机构——华大基因研究院科学体系的负责人、首席科学家。从2008年至今,他在《自然》、《科学》等权威科学杂志上发表了50多篇论文,一直在和国际顶尖高手过招。
2012年,他多了一个身份:深圳华大基因科技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大科技)CEO。这一年,华大科技获得了13.98亿的风险投资,并且收购了美国基因测序仪生产商Complete Genomics。这家平均年龄只有26.8岁的年轻公司,目前正在准备上市。
华大基因在国际上大名鼎鼎,从2010年到2012年,《科学》杂志连续3年对华大进行了报道。在2012年的一篇文章中,该公司被描述为“涌现出来的genomics superpower”,意为基因组学的超级强权。“superpower”常被用来形容美国的霸权主义,从它可以看到国际上对华大取得成就的敬佩和警惕。
华大所谓的“genomics super-power”,主要靠李英睿这样的年轻人。华大基因在国际权威科学杂志发表了近百篇高水平论文,发文作者年龄多在24岁-35岁之间。这其中,赵伯闻17岁时、李英睿19岁、侯勇21岁时,就已经表现得锐不可当,为此,《自然》杂志专门写了一篇《科学家需要博士文凭吗》的社论。
走进华大,满眼都是朝气蓬勃的面孔,到处都是年轻人,有时候会产生回到校园的错觉。华大基因总部在深圳盐田港附近一座不起眼的灰白色楼里,那里曾经是一个废弃的鞋厂。对于有天赋的年轻人来说,这也是一个造梦工厂——不讲资历,不讲文凭,有足够技术平台,也能网络全球顶尖学术资源。
但造梦必须有经济基础。华大是一家民间研究机构,从诞生起,它就是一种自己养活自己、亦商亦学的模式。现在它某些部分正在加速商业化。李英睿领导的华大科技,是华大在商业上最成熟的部分,年收入超过10亿,利润超过2亿。它以基因测序服务为主业,客户是遍布全球的科研机构。但华大野心不止于科学链条下游的基因测序业务,它在动物、植物、复杂疾病、健康等很多方面都有领先研究,如何让这些成果转化成经济、利润,是华大下一步需要考虑的问题。
这群年轻的科学家,未来有可能成为企业家。他们不仅在用年轻人的心跳加速科学发现,也有可能改变一些产业的格局。民生产业是华大未来的战略方向,目前在健康领域上它已经尝试商业运作。
梦想是年轻人的专利,但为他们铺就了造梦平台的,还是一群50岁左右的人。汪建是华大基因的灵魂人物,他1990年代参加了人类基因组计划,对于传统科研、教育体制的离经叛道,让他创立了这样一个亦商亦学的精英组织。在很多人眼里,这家公司和汪建一样,都是反传统的异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