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梦少年
偶遇华大,他们的人生发生了90度的转弯。
“我当然不是同学中最聪明的啦,最聪明的同学都进了投行。”虽然已经是CEO,李英睿还是个喜欢哈哈大笑的大男孩。
2006年,在北大生科院读大二的李英睿,暑假偶然来到了华大基因实习。一来到华大,他就被深深吸引了,这里可以触摸到科学前沿问题,和学校里学的那一套不一样。没人知道他是谁,他假装熟,“唉,你这程序写的不错呀”,就这样跟人搭讪。他和坐在旁边的两个人讨论了一个暑假的问题,竟然都不知道姓名。李英睿做的第一个课题是研究猪的基因,“我一个人在办公室,做了两个星期,居然把一个很重要的参数给做对了!”
他形容初入华大的心情是“窃喜”。以前暑假天天打游戏,这个暑假却搞出了点别人不知道的发现。“而且还获得了李恒的表扬,这很重要的哦。”李恒是唯一在三个人类基因组中心里都工作过的华人,获得过美国天才奖。得到了表扬的李英睿感觉大好,“哎呀觉得毕业论文简直不是问题,就这么简单。”
崭露头角的李英睿,很快获得了在华大第一个大项目,关于亚洲人基因组课题。2007年,华大基因从北京搬到深圳,李英睿辍学跟着到了深圳。这份工作让他着迷,他天天住在实验室。有段时间,他父母以为他被绑架了,电话联系不上,找到学校,又几经辗转才联系上他,原来他到深圳换了号码,工作太忙就忘记了给父母打电话。2008年,关于亚洲人基因组的论文登上了《科学》杂志,本科生李英睿是第一作者,此后他在复杂疾病、分子育种、进化等多个领域都获得了研究成果。
对年轻人委以重任,让他们参与重大项目,是华大传统。1999年,还是北京大学生物学院硕士生的王俊加入华大,很快他就成了学术明星和学术带头人。现在他已经是有国际影响的科学家,2012年12月20日出版的《自然》杂志,评选出了年度科学界十大人物,37岁的王俊是唯一入选的中国人。
李英睿的出现,替代了王俊之前在华大学术带头人的角色。2009年,他带着“特种兵团”攀登科学高峰。“特种兵团”全是年轻人,大部分20岁左右,对科学满腔热情。
2008年底,在华南理工大学读大三的李俊桦,偶然听了李英睿讲座,当场就被吸引了。讲座一结束,他就跑上前去问能不能去深圳看看。让他印象深刻的是,第二天一早华大就派来了一辆车,把他们拉到了深圳总部。参观完毕之后,他已经决定加入华大。2009年,包括李俊桦在内的华南理工大学11个学生,成为第一届华大创新班的学生。这些学生都属于特种兵团。
“在华大没人督促你一定要干什么,但是会给你一个目标,让你自由去发挥。”李俊桦说,经常给定的目标看上去很高,“但不知道为什么做出来总是刚刚好。”他们常常晚上工作到很晚,早上睡醒了就来;有时候半夜吃宵夜,吃着吃着天就亮了。宿舍和实验室相隔不远,下雨时这些年轻人宁可跑过去,也不愿意打伞。
2010年,《人体肠道菌群元基因组参考基因集的构建工作》一文登上了英国著名科学杂志《自然》主刊封面,李俊桦是排名第12的作者。不止是李俊桦,还有3名本科生也在权威科学杂志上发表了论文。李俊桦本科学计算机,但由于写那篇论文,对微生物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现在他带着八九个人的团队,继续从事和微生物有关的研究,同时也在华南理工大学读微生物学博士。2013年11月,26岁的李俊桦到日本参加一个国际学术会议,一看演讲嘉宾介绍,大部分人硕士毕业时间比他出生时间都要早。
“特种兵团”中最传奇的要数赵柏闻。现在他已经是华大公认的、继李英睿之后的第四代学术带头人。
2009年他还是北京人大附中高二学生,暑假到华大实习,偶然想到华大有很多高智商的人,何不做一个高智商和基因的研究?2010年,一脸稚气的赵柏闻成了华大国际IQ项目的负责人。
他本人就是高智商。实习不久,他向已经是华大科学体系负责人的李英睿要活干。李英睿随手写了一道数学+编程的题目,让赵柏闻解。赵只用了一个下午打草稿,晚7点开始编程,凌晨时分已经做好了,李英睿当场震惊,这道题是一个项目组所遇到的难题,17岁的赵柏闻一个下午就搞掂,李英睿开始“忽悠”赵柏闻留在华大。在此之前,赵柏闻在中国农科院的一个研究所参与了黄瓜基因研究工作,并作为作者之一在国际知名科学期刊《自然遗传学》上发表了研究论文。
赵柏闻弹一手好钢琴,百米能跑11秒,是学校里标准的优等生。如果没有到华大,他会考上重点大学,几年之后会出国——他的很多同学都在走这条路。但在华大第一次接触到基因组科学前沿,他看到了大量的机会。如果按照常规5年后大学毕业,再花几年拿到硕士、博士学位,“可能错过基因组学发展最关键的时间段”。于是他选择留了下来。
国际IQ项目是华大唯一讲英文的项目组,阵容豪华。20多人的团队中,包括了华大基因和国内外十几位数学、物理、天体以及心理学领域专家学者。高中肄业的赵柏闻是这个项目的带头人,负责生物信息分析,以及各种资源的协调整合。“会有人对我不服,但我知道怎么办。”这位少年很自信,还有点得意,“因为我还管钱。”
赵柏闻的故事打动了比尔·盖茨。2012年底,华大基因和盖茨基金会签署合作备忘录的会场上,盖茨说他见过很多人没上完大学就创业,“但我没见过像华大基因这样,没上过大学就去做基础研究,而且做得这样出色。”2013年,赵柏闻入选麻省理工大学的MIT Technology Review杂志评出2013年度35位35岁以下的杰出青年科技创新家,他是其中年龄最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