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香港上市公司中信泰富(00267.HK)宣布将反向收购大股东中信股份100%股权(价值约2250亿港元),以实现中信集团整体上市的消息,成为刺激香港与内地股市的重大新闻。这项由国务院批准又突然披露的重大交易让市场在吃惊之余不断揣测其所承载的更多意义。
中信集团整体上市计划自2008年提出后,新组建的中信股份(中信集团持股99.9%、中信企业管理持股0.1%)一直是主要载体,相关的资产整理与股份划转工作也一直在有序推进,缘何最终上市选择借壳中信泰富,而且行动迅疾?
中信集团整体上市之时,正值中央高层力推国企新一轮改革和混合所有制,并为此放开了诸多审批和收购兼并障碍。中信集团无疑成为这一思路的第一个尝鲜者和破冰者。
对中信集团而言,以中信股份单独在港IPO已耗时经年,完全扫清障碍并获得不错的估值尚有一段路要走。而据报道,中信集团合并口径的资产负债率一直处于较高水平,2008~2010年的资产负债率分别为88.26%、89.72%、89.27%。而《中国中信集团公司2011年跟踪评级报告》报告指出,中信集团本部在高资产负债率的重压下,2011年、2013年、2015年、2017年、2023年等年份,是偿债高峰年份,每年均有50亿元以上的债务到期。这或许也是加速中信采取果断手段整体上市的原因之一。
中信集团目前是一家完全国有控制的公司,而中信泰富则是香港资本市场上治理完善的上市公司,将一个国有体制平台融入到崭新的框架规则中,双方将产生不小的化学反应。正如中信原董事长孔丹所言,“上市进一步倒逼中信集团把发展推到一个新的平台。”
这一方案的可行处还在于,2008年中信集团援手中信泰富澳矿巨亏,注资后掌控中信泰富57.5%的股份已多年,尤其在前董事局主席荣智健及管理层辞职后,以常振明为首的新管理层已实现了对中信泰富经营掌控。换句话说,这是一个”安全”的壳。目前,在中信泰富高管中,仅有荣智健长子荣明杰担任非执行董事。
对荣智健而言,中信整体上市或许是抛清剩余股份的好时机。荣智健曾一度持有中信泰富超过20%的股份,其辞职后进行过较大规模减持套现,但一直保留了相当股份。根据中信泰富2010年年报,荣智健仍然持有中信泰富8.273%的股份。
中信集团整体上市后,其作为混合所有制企业及国有资本运营公司的面目已经越来越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