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BNET商学院>运营与创业>市场观察>文章页
兴业银行成了从房地产这颗大树上飞走的第一只鸟
字号:

时间: 2014-03-29 来源:中国企业家网

转发: 腾讯微博 推荐到豆瓣豆瓣 人人网 网易

关键字:供应链
“两会”前,国内房地产业陷入走势最诡异时刻。银行停贷、地产股跌停、房价下降、某楼盘被打砸……过去10年,房地产与银行本是同林鸟,然而在监管大限来临之际,两者出现了断崖式裂痕。

鲶鱼创新

回顾兴业银行的历史,很容易联想到一种动物——鲶鱼。

从2007年到2012年,兴业银行资产规模从8513亿元扩大至32510亿元,净利润从85.9亿元增加至349.3亿元,地产业功不可没。

“‘半个地产股’战略曾负有历史使命。”兴业银行总行人士告诉记者。

在2008年之前,房地产市场已经连续上涨多年,开发贷被银行视为优质资产,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则更是几无风险的优质资产,由于开发商往往将开发贷款与个人住房按揭贷款捆绑,因此两类贷款成了各家银行扩大资产、保证收益的“不二法门”。

在 兴业银行上市前一年,即2006年,该行房地产开发贷占贷款总额比例为16.64%,个人按揭贷款的比例也在16%左右。及至2007年上市当年,兴业银 行的房地产类贷款比例进一步扩大,这为银行带来了非常靓丽的财务报表,2007年该行的总资产收益率(ROA)、净资产收益率(ROE)均位列全国银行前 三名。

但2008年,中国房地产市场迎来了拐点,兴业银行房地产战略受到了质疑,这项战略就此完成历史使命。当年,兴业银行将房地产公司贷款的占比由14.01%缩小到了11.81%。值得注意的是,开发贷是一种周期较长的贷款,因此银行控制其规模需要一个过程。

然而,2009年开始,房地产市场报复性反弹,从来锦上添花易,于是银行又想做地产商的生意了。但这一次,兴业银行意识到,依靠传统的信贷,不仅业务单一,也存在很多限制。

首先,随着房价的上涨,房地产调控如期而至,监管层开始对房地产贷款进行窗口指导。当然,只要把房地产贷款“变脸”,便可以规避窗口指导。供应链金融就是其中一种好方法。

供应链融资,就是产业上下游替代融资行为。针对房地产业来说,主要指的是上游施工企业、原材料供应商来替房地产企业融资,而融资的钱可能转给开发商,甚至用 于开发商买地,也可能用于垫资施工。“银行向融资企业追款,企业会说‘钱给开发商用了’。”一位银行分析师说,虽然供应链金融可不受房地产贷款的窗口指 导,但风险仍集中在开发企业。

其次,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受75%存贷比限制。2008年,兴业银行的存贷比已经达到70.82%,2009年兴业银行的存贷比达到71.9%,而夹层融资就是一种绕过存贷比限制的业务创新。

在房地产项目上实行夹层融资的好处显而易见,根据政策规定,房地产企业必须以自有资金拿地,不得使用银行贷款,但没人规定银行持股的公司不能拿地。对于银行 来说,上述融资模式不仅不受银行存贷比限制,也可绕过监管层对于房地产贷款的窗口指导。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银行多用表外非标资产来为开发商提供夹层融资, 更令此项业务游离于监管之外。

夹层融资目前已被很多银行采用。根据中金公司的统计,2013年银行业房地产夹层融资的新增规模在1000亿 -2000亿间,占整个房地产开发投资的1%-2%。但对于兴业银行来说,这种模式用起来可能特别得心应手。2011年,兴业银行收购福建联华信托,后更 名为兴业信托,而联华信托就是国内夹层融资模式的发明者。

但银行分析师告诉记者,截至2013年上半年,上述两项业务只占整个兴业银行房地产融资的5%-10%。那信贷之外的2000亿房地产融资主要流向了哪里?绝大多数被打扮成了信托受益权藏匿在兴业银行同业资产和表外非标资产中。

 

我要评论

评论

我来说两句


    热点:[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