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电信业正面临不断的变革,技术演进带来的业务机遇,市场格局的变革,都需要运营商转变业务模式以实现更好的发展。在这变化中,运营商更需要智能化的IT支撑的帮助。
量变到质变
在哲学中有所谓量变与质变的说法,指出在世界中,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先从量变开始,当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引起质变。这一量变和质变的过程无处不在。事实上,通信领域目前正在逐渐接近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转折点。
通信领域的量变是什么?众所周知,固定网络目前正向光纤发展,移动网络则由2G向3G走去,甚至4G概念也已经开始活跃。这正是通信业的量变概念,即网络越来越"宽",量不断积累增加,带宽越来越大。
传统上来说,在电信这种基础性行业,运营商的获益来源于所谓的边际获利,当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之后,每增加一个用户时,运营商的边际成本很低,而这些用户带来的收入直接就会成为运营商的获利。这里竞争的根本策略即是舍得进行大量的初始投资,建设广阔的网络,尽量占领更多的市场。获得更多用户也即意味着获得更多收入。也正是基于这一目的,运营商才有动力不断地升级网络,增大网络带宽,以承载运送更多的内容。这里,新的问题就产生了,随着通信领域的量变不断深入,这种简单的获利模式会一直持续吗?
很可惜,答案是否定的。依照全球通信业近几年的发展趋势来看,通信领域似乎开始复制计算机领域的摩尔定律--微处理器性能每隔18个月提高一倍而价格下降一半,通信领域则是带宽越来越大而价格越来越低。这样,当国内3G大范围铺开后,带宽会是以前的10倍,而运营商的收入增速却会相差许多。当带宽发展到一定程度,用户对内容传输速度的需求已经疲惫,也再没有传送新内容的需求,运营商的收入增长将无法保持。
目前,通信领域实际上正慢慢逼近质变的临界点,在这种趋势下,如果运营商还是将带宽收入作为成长的主要来源的话,将不会支撑太久。通信领域需要质变,即在提高带宽的同时提高业务的价值,并以价值为自身成长的源泉。
商业模式创新
如何实现正确的质变?很多人都会说靠商业模式创新,但这条创新之路该如何走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运营商的思考、业界的讨论已经持续许久,仍未得出确定的答案。
一般来说,商业模式创新包括行业创新、收入创新和业务创新三个部分。
其一,行业创新。简单来说,行业创新事实上就是创造一个新的行业,就比如此前互联网门户网站的出现,对于媒体业来说就是一次行业创新,现在手机报等新媒体的出现亦是如此。其二,收入创新。收入创新是指企业对自己的收入模式进行一些改变,典型如IBM等IT企业,过去主要依靠硬件实现收入,而现在慢慢转向依靠软件和服务。其三,业务模式创新。这一创新的基础是合作,强调的是企业与合作伙伴各自专注于自己的优势领域,将自身的能力聚焦于核心竞争力上,而将自身的一些非核心竞争力领域交于擅长的合作伙伴去做,以实现最大的效率和效能。根据IBM的一份统计,目前行业模式创新、收入模式创新以及业务模式创新概念的采用已经较为广泛,也得到企业高管的高度认可。
电信业是一个创新特别是破坏性创新频发的行业。所谓破坏性创新,是指其创新对旧有事物的替代性、颠覆性非常强大。因此,前述三种创新目前在电信业内已屡见不鲜。
在行业创新方面,电信业无疑是做得最多的。没有人会想到诺基亚手机添加照相功能会使佳能的照相机销售额下降;现在比较热的手机支付业务,将银行业也牵扯到电信业中来;而当移动运营商实现了乐曲的手机下载时,传统的音乐分销渠道也崩溃了。因此,电信业的这种破坏性的创新是跨行业的,行业与行业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我们今天不会知道下一个竞争对手是来自于传统的本行业,或是其他行业。
同时在收入模式方面,这一创新速度也越来越快。过去,运营商主要依靠自己向终端用户提供的语音业务实现收入,现在也开始向第三方销售电信服务,同时还逐渐尝试变前向收费(向用户收取使用费)为后向收费(向广告主收取广告费)。且非语音业务收入在运营商总收入中的比重提升得越来越快。根据几家运营商今年中期的财报,中国电信和原中国网通非语音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分别达到43.5%和40.6%的新高,基本弥补了传统固网业务收入下滑的影响;中国移动的非语音业务收入则达到529.9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6.4%。。
但在业务模式创新方面,国内运营商目前做得并不够。一份2008 年的最新调查表明,虽然致力于业务模式创新的电信业高管人数较前几年有较大增加,但产品和服务创新仍更受关注。虽然有很多合作伙伴,但运营商的开放性还不够,同时很喜欢自己掌控几乎所有环节。相较来说,国外运营商就要做得领先许多。向来为中国电信业学习模板的沃达丰就是个例子,在过去几年经营时它遇到了IT成本偏高的困扰,于是就选择与IBM合作,将自己的主要精力聚焦于营销方面,而把后台的一些IT业务外包给IBM,极大降低了其运作成本。
收租到收税
在IBM看来,电信业的创新程度已较高,下一阶段,运营商最为关注的将是业务创新。而国内运营商应实现的业务模式转变是由以承载为导向向以价值标签为导向转变。
从以前到现在,国内运营商在对自己网络上传输的内容进行收费时,都是以数量的大小计费的;而未来带宽(无论固网还是移动网)单价下降到一定程度时,这种计费形式显然就行不通了,否则运营商将无法支撑。彼时,运营商应考虑的是网络上传送内容的价值、优先级、重要性,并为其贴上价值标签,依价值来收费。IBM的专家将这种转变形象地比为由"收租"向"收税"的转变。
所谓"收租",即传统的方式,运营商投入大笔投资建设好网络,用户可以来使用,占用多少网络资源就付多少关于该资源的"租金"(即流量费、通话费等)。在这种模式下,就是承载的用户、内容越来越好。
而当用户没有更多"租用"网络资源的意向时,"收租"模式不能成为运营商赖以生存的业务模式了,数量没有作用了,价值标签就应该发挥作用了。当内容由一方传至另一方时,经由运营商筑起的"路",运营商就依据该内容的价值收取一定比例的"税金"。
这里的关键是,比之"租金","税金"所以能长久,就在于其计费基础--物品的价值是基本稳定不变的,而"租金"的计费基础流量正变得越来越低廉。
IT支撑的改变:SDP
由"收租"到"收税",看起来并不困难,只是收费项目的改变,但对于电信运营商来说,若想实现这一转变,需要解决的难题不少。
"收税"的基础是消费者和供应商必须经过运营商这一环节,不能直接接通,也就是说运营商必须牢牢抓住自己在其中的"渠道商"角色;原则是运营商必须能掌握并控制信息流和资金流,对两端进行的任何传送、交易都掌握得非常清楚。掌握信息流,就能清楚两端传送、交易内容的价值;而掌握资金流,才能真正实现收入。在这里,运营商需要的是IT支撑的适当改变,必须要有一个机制将网络上发生的一切交易、互动全部记录下来,这一机制通常被称为服务控制层或企业信息服务总线。其作用如同高速公路上的收费站。掌握了互动、交易信息,运营商就有依据"收税"。同时运营商也需要有一个与今天的计费系统完全不同的整合的支付核心系统。
想要打好这些基础,运营商需要的就是建设SDP。从业务角度来说,SDP可帮助运营商捆绑一切可能的业务关系,统一的业务关系意味着运营商会有自己关键性的作用,不会被越过,不会失去任何一个可能的市场机会。同时,SDP的固定资产完成后,其边际成本为零,所有供应商都可以在其中实现没有阻力的成长。
而对于"收租"模式,IBM方面认为,未来的出路只剩下数据中心,尽量吸引更多的用户进入使用。
暂无相关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