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首页 > 财经 > 专题

BNET Feature Package

The Great American Business Model

香港回归后至本世纪国际金融危机间巨大的经济变化

标签:贸易条件理论 来源:Bnet商业英才网 作者:夏县明

中国大陆的改革开放政策对香港的经济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香港在1997年回归祖国后,在祖国强大的支持下,战胜了1997-1998东南亚金融危机和2003年的SARS。之后,大陆和香港签署了《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及其补充协议,对大陆和香港的经贸合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与此同时,香港的恒生指数也一路飙升……

1997年7月1日香港主权由英国政府移交给中共,结束了香港殖民的时代,也开启在中国“一国两制”下港人治港的新里程碑。回归以来,香港发生巨大蜕变,从港英政府遗留下来的高度国际化下的都会经济,历经1997-1998东南亚金融风暴及2003年SARS冲击,香港经济曾一度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但在香港改变经济发展策略下,强化与大陆经济连结,香港扮演南中国经济门户的角色,再加上大陆适时伸出援手,促使香港经济快速复苏。可以说,回归后的香港经济繁荣更胜往昔,香港人也成功地展现了「港人治港」的能力。现在的香港不仅仅是具有强烈国际特色的“东方明珠”,而且处处洋溢与中国大陆连结的中国特色海港都会。

第一,回归后贸易量剧增

香港是弹丸之地的海港城市,在港英政府时代能够发展成为「东方明珠」,主因在于经济的高度自由化与国际化,可以作为亚洲国家与西方世界发展经贸关系的桥梁,以及区域贸易、金融、运输、旅游中心。在香港回归祖国大陆之前,当时受到心理因素的冲击,很多港人纷纷移民欧美,多少影响到香港经济的表现。不过,香港经济的活力与自由度,仍一直高居亚洲四小龙之首。在1997年回归祖国之后,香港经济的噩梦接二连三,先后受到1997-1998东南亚金融风暴及2003年SARS冲击,其经济在1998年负成长5.5%,失业率亦直线飙升,一度逼近9%,是香港经济最黯淡的时刻,直到2003年香港经济元气都未恢复。当时,香港内部出现严重的路线之争,一派主张香港应维持国际化特色,与大陆经济要作适度区隔,才能保住“东方明珠”美誉;但另一派强烈主张,香港应该全面解除与大陆经济往来限制,扮演珠江三角洲门户的角色,强化与大陆经济的连结,才能找到新的活路。在经济现实的压力下,香港政府选择了“改变”,放弃国际特色的坚持,全面发展香港与大陆的经贸关系。

2003年6月,中央政府与特区政府签署 《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除准许一千多项香港产品可以免关税输往大陆,开放数十项香港服务业可以赴大陆营运之外,同时也开放数十个城市的大陆旅客以个人名义到香港旅游,并安排大型优质国有企业赴香港上市。CEPA签署之后,每年有超过千万人次大陆旅客到香港旅游,为香港带来数百亿元的消费及更多商机;大陆国企在香港上市也吸引大量外资投入香港股市,港股总市值从97年的三兆港元激增到目前近十五兆港元,对香港经济贡献很大。2004年至2006年香港经济成长率平均达7.6%,失业率降到4.4%,外国杂志竞相报导香港经济恢复往日荣景,美国《商业周刊》甚至以 “香港,回来了”作为封面主题报导。无疑反映出大陆经济影响力的日益强大。

毫无疑问,香港是搭上大陆经济发展特快车的最大受惠者。然而,香港的经济结构及原有特色也受到很大影响。例如香港与大陆贸易占对外总贸易比重从36%增加到46%;大陆旅客占访问香港旅客总人数比重从20%暴升至53%;香港中资企业比重亦上升到将近三成;香港海外投资超过六成是到大陆投资,近五十万港人长期在大陆工作。另外,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已高过港币,港人争相持有及使用人民币,港币已有被边缘化危机。事实上,经过十几年的变化,香港经济与大陆经济几乎已连为一体,港人与大陆人的心理距离也逐渐拉近,香港已逐渐蜕变成高度依赖大陆、具中国特色的大陆南方海港城市。

严格来说,香港原本就是以服务业为主的服务经济,过去香港服务对象是以外国企业及外国人为中心,现在服务对象逐渐转变成大陆企业及大陆人,这种转变对香港而言,主要是心理上的调适,并未动摇经济的根本。

第二,回归后资本市场急剧放大

香港回归中国十多年来,经历亚洲金融风暴洗礼及金融市场震荡。中央通讯社发表文章认为,在中国政府推出多项“挺港”优惠措施及中国内地企业大举来港上市集资支持下,香港在全球金融中心竞赛中明显超越新加坡,甚至凌驾上海及东京,成为与伦敦、纽约并驾齐驱的全球三大国际金融中心。

香港作为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拥有大批金融管理人才,加上资金进出自由,在人民币没有自由兑换及中国实行外汇管制下,香港扮演着外资进入中国资本市场替代作用,以及中国企业离岸集资中心。

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促使更多中国企业利用香港金融中心上市集资,推动港股集资功能的提升及规模的扩展。根据香港交易所统计,2006年香港股市(主板及创业板)集资总额创下5059亿港元的历史记录,是1997年集资额的两倍。其中,首次公开招股集资额达3332亿港元,超过纽约,贴近伦敦,使香港成为全球第二大集资市场。

到2006年底,香港上市公司增至1173家,比1997年底增加515家,增幅78%。其中中国企业有367家,比回归时增加366家,增幅达2.6倍;中国企业市值增至6兆7145亿港元,占港股总市值50%。 

全球经济危机下,内地和香港的经贸关系如何互赢

伦敦新法团曾发表的报告指出,香港在争夺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金融中心竞赛中是不容忽视的竞争对手,香港已超越新加坡,远远拋离上海及东京,成为与伦敦、纽约并驾齐驱的全球三大国际金融中心。

浏览(|评论(条)当前得分:收藏|推荐
我要评论

评论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