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贸易条件理论 来源:Bnet商业英才网 作者:夏县明
最近,《〈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补充协议六》在香港签署。相信香港要比其他欧美地区更能理解这个协议对香港的发展意味着什么。
在今天这个市场的情况下,给香港的机会更多,不仅对香港的繁荣有帮助,同时有助于我国进一步的改革开放。应该说,香港市场对我们很有价值,中国政府之前比较内敛。我国从计划经济逐步走向市场经济,与国际上的经济往来,还是大多限于实物和实体经济。建立内地和香港市场的紧密经贸往来,可以让我们有更多机会,在深度和广度上加强和国际市场经济交流,实现相互理解。
这些年中国内地的企业通过香港这个开放市场,开始接触全球资本和市场。从宏观的角度来讲,香港经济是深度市场化的。在这次的《补充协议六》里面,我们看到协议真正的影响还是在香港和广东省之间的。这个补充协议六里涵盖九项试点的措施都放在了广东,如电信、银行、证券、公共事业、交通运输等。而这些产业都是国内的垄断行业,这对广东省的国有企业冲击会比较大,相对民营企业而言的冲击并不大。垄断行业向香港开放,这象征着更紧密的联结。
今天国内的电信行业,也就是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而这些电信运营商在广东省的利润相对于国内其他省份而言,是最大的。对广东省公共事业而言,地铁运营属于公共事业范畴。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港铁是目前全球少数盈利的地铁运营商之一。一般的公共事业机构,都属于国家巨大财政补贴的单位。如果香港的地铁公司进入到广东省,原来广东省的这些地铁机构是亏损的,这个竞争和冲击是可以想象的。而对于中国民营企业来说实际上却增加了一个练手的实习平台。
这次的补充协议六中,有内地和香港在银行、证券业、保险业的合作。可以说,对中国内地的金融体系而言,会有一些风险。香港的金融机构,包括香港本地企业,到了内地以后,需要跟内地金融业进行紧密联系的。现在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这种联系也是非常专业和深化的。而对政府的监管来说,要求也是非常高的。这时候就不是双方买卖鸡蛋这样简单的事情了,而是在类似鸡蛋等实物交易上有大量的衍生金融产品。那么我们内地的政府部门是否做好这样的准备,来管理这种专业和复杂的工作。我们需要问问自己,我们是否已经具备了这个能力?比如说香港地铁进入国内以后,想发债。那么内地政府是否让其发债、怎么发债?如果没有监管,或者监管错位、不到位,那么类似企业债券的金融衍生品,很可能让我们联想成另一种“次贷”。
事实上,这个是很正常的事情。香港企业进入大陆以后,肯定要有投资和融资的需要。这个时候内地政府如何监管呢?如果他投资,内地银行不提供贷款,但随着香港银行进入内地,就会对内地金融体系的监管提出非常深刻的挑战。
幸好,这样的挑战还是处于中央政府可控范畴之下,因为这个企业是香港注册的企业,是“一国两制”中香港政府控制之下。如果这些企业是欧美企业,风险就更大了。
可以说,中央政府在这方面政策安排是非常值得佩服的。一方面,从整体上,风险是中央政府可以控制的;另一方面,香港企业带来了对全球市场和市场经济的更深层次认识,其中也考验了内地各个政府部门。谁能更有效、有专业度地去管理这些风险,谁就能在与香港交流中获得更多的机会和利益,也包括以后更自信的与全球经济交往。
当然,对香港是肯定有利的,她有了更大的市场。
无论香港是否是世界金融中心之一,至少是亚洲的金融中心之一。最近中央政府批准深圳为金融中心,也是希望把深圳和香港的资源更好地整合。那么对于各级政府而言就要考虑:什么是金融中心?什么是行业中心?应该怎么去管理?有了香港以后,我们可以看到香港和内地一些制度以及市场形式的不同,这里,中央政府打造了近距离学习的机会和平台。
这样的安排虽然有风险,但是这种风险反过来也是机会。
在全球经济波动中,内地企业和政府需要更多更快地学习,谁说风险不是机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