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商业英才网首页>管理>运营管理> 文章页
面板热战
字号:

类别: 战略管理 时间: 2009-12-16 来源:环球企业家

标签:运营管理 投资

相比资金缺口,技术门槛恐怕是令TCL更为头疼的问题。作为TCL的合作伙伴,深圳深超虽然在去年投产了一条5代液晶线,但也并无高世代液晶线生产经验。因此业界也传出,华星光电近来已主动对友达、奇美、华映、龙腾等面板制造商进行人才挖脚,目前已有奇美的100多位技术人员加盟(该团队包括原奇美电视面板事业处处长陈立宜、原技术总监陈政嵘等),极有可能会引发两岸面板人才的加速移动。

“TCL自身显然没有建设8.5代线的技术实力。”DisplaySearch研究总监张兵说,“中国企业如果完全依赖本土化人才,肯定都生产不出8.5代液晶面板。”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向本刊表示,建设一条8.5代线“至少需要2000个博士”。

但对于TCL而言,提前战略性的布局已是刻不容缓。今年4月5日,国务院正式颁布《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指出,突破新型显示产业发展瓶颈,以面板生产为重点,完善新型显示产业体系。随后,国家发改委也下发通知,将有条件地对6代以上的液晶面板厂家给予贴息支持。中国政府首次将面板产业上升至战略高度。在此背景下,一批高世代液晶面板线在今年纷纷上马,投产时间均为2011年左右。这直接引发了有关行业产能过剩的担忧。工信部信息司司长肖华提醒:企业应避免重复投资造成资源浪费。他透露,有关部门目前正在筹划出台针对液晶面板行业的具体相关产业政策。

尽管如此,中国各个地方政府仍对打造高世代面板基地表现出浓厚兴趣,这恰好迎合了日韩台三地主要面板制造商转移产能以降低成本的渴望。8月底,夏普与南京熊猫集团签署合资意向。而近期公布的三星在苏州、LG Display在广州的8代线合资计划,则因涉及技术外流而未被韩国政府放行。有消息说,韩国政府将于本月在由总理担任委员长的产业技术保护委员会上,决定是否允许两家公司对中国进行投资。

郭台铭的奇袭

而一项史无前例的大并购,让台湾制造之神—鸿海科技集团董事长郭台铭也就此卷入全球液晶面板的热战中。就面板产业来说,郭台铭后来居上。鸿海旗下的群创光电迟至2005年才成立,比起友达、奇美双虎迟到多年,但群创在电脑液晶显示器的代工市场跑得飞快,目前已是全球第二大,仅落后于冠捷科技。

但更大规模的面板战局,众所周知,是液晶电视,全球一年的出货量就达1.3亿台。郭台铭心理非常清楚,拿下液晶电视市场,才是真正的胜利。9月中旬,郭台铭刚刚从日本索尼手上买下墨西哥后段组装厂。身为全球前三大的液晶电视品牌,索尼从今年下半年起开始大量释出外包生产订单,鸿海无庸置疑是最大的受惠者。现在,郭台铭又向产业链上游进军,群创收购奇美后,将取代友达成为全球第三大液晶面板制造商,出货量更要追上三星与LG Display。

郭台铭的经营哲学是:市场中只有第一名能赚大钱、第二名有点钱赚,第三名有时赚、有时亏,第四五名都已是小赚大赔。“很多日本朋友问我,郭台铭究竟是何方神圣?我都说他就是当代的成吉思汗。”奇美集团创办人许文龙比喻,蒙古当时靠着成吉思汗在短时间内征服半个地球,而郭台铭正是透过并购,已在过去的十年内打造出营业额达900多亿美元的鸿海帝国。

基本上,未来全球面板产业将分为三类:一是拥有自己品牌的面板厂,例如三星、LG、夏普(Sharp);二是从面板到电视组装的全产业链厂,也就是富士康;三是独立的面板厂,比如友达。但包括索尼、夏普在内的一些原本自产面板的日本品牌,在成本价格不敌韩国与台湾的前提下,早就开始缩小面板生产规模,加速外包。以索尼为例,今年初其拥有13个生产基地,预计到明年3月将缩减到6个以下。日本的8大液晶电视品牌,将由最盛时期的58个生产基地,缩减为39个。

我要评论

评论

我来说两句


相关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