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商业英才网首页>管理>> 文章页
站在医药产业灯塔上瞭望
字号:

类别: 战略管理 时间: 2010-01-28 来源:中国总裁培训网

标签:市场营销

 站在产业灯塔上瞭望

--产业损害预警机制启动后药企应对之策

 王惠琳
 
 
旧历年终岁尾,中国医药行业为新世纪第二个十年的加速航行疏浚航道。其中,商务部正式介入医药流通行业管理,成为药品流通行业这艘航船的法定“船长”就是一大举措。新“船长”甫一上任,迅即由其所辖的产业损害调查局联手中国医保商会共同建立了整个医药行业的产业损害预警机制,无疑将成为保证中国医药产业迅速而且安全前行的“灯塔”。
  
  适应竞争需要  
  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可谓是对国内医药行业的一次提前预警——由于医药行业需求本身的刚性,目前虽然国内市场并未因危机而减小,但这块“蛋糕”在全球产业格局中的位置被抬高了,分食的对手更多、更强。
  
  医药产业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支柱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有着不可替代性。尽管近年来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其国际竞争力还远远落后于国外。同时,由于我国医药企业在技术研发上的投入严重不足,对知识产权的保护缺乏力度,致使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后劲不足。企业实力小、投入少,就只能生产仿制药,抗压能力弱,很容易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出局。
  在此背景下建立产业损害预警机制显得尤为必要。作为国内第17个列入损害预警的行业,商务部将全面监测医药产业运行、市场变化、企业经营动态,为行业提供可资反观自身短板甚至致命缺陷的权威信息。
  笔者以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可谓是对国内医药行业的一次提前预警——由于医药行业需求本身的刚性,目前虽然国内市场并未因危机而减小,但这块“蛋糕”在全球产业格局中的位置被抬高了,分食的对手更多、更强。因此,只有引导多家企业在互利原则下联合起来,打造一批有眼光、有实力的产业巨舰,才有机会更多地分享到市场“蛋糕”的美味。
  事实上,打造国际级航母,不光是生产企业高管需要考虑的,对数量过多、规模偏小、竞争力弱的流通行业来说更显紧迫,而由商务部启动预警机制后,主管部门将能够从宏观层面进行调控,引导产业间、企业间的资源进行优化配置,通过兼并、联合、重组等,提高企业竞争力。
  
  不要奢望“被发展”  
  预警机制启动后,就看谁对预警信息的反应最敏感,危机处理机制最健全,化解危机的措施更有力,速度更快。在竞争中受伤或死掉的未必是“小老鼠”,也可能是“大象”。
  
  首批入选医药行业产业损害预警机制的家企业有33家,选择有代表性的大企业作为监测对象,亦是国际通例。但这种做法并不像一些学者所认为的“国家对重点竞争行业的龙头企业有所倾斜,有意从宏观调控上保护其发展和市场,从而分流中小型弱势企业”,笔者认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预警信息资源共享,将促使大企业与有潜力的成长型中小企业公平竞争,协同发展。换句话说,预警机制启动后,就看谁对预警信息的反应最敏感,危机处理机制最健全,化解危机的措施更有力,速度更快。要知道,在竞争中受伤或死掉的未必是“小老鼠”,也可能是“大象”。
  医药行业产业损害预警机制,使商务部在医药生产和流通领域的话语权得到强化,但如果企业自己不谋发展之策,就不要奢望“被发展”,整个产业的集中度也不会自然而然地“被提高”,这需要经历一个“政府与企业互动、国内企业与全球产业互动”的过程。
  举个例子,在首批纳入重点监测的32个外贸商品中,西药产品有10个,中药类产品有9个,医疗器械产品有13个。其中,VC、扑热息痛、青霉素工业盐等原料药入选。正如国内某大型VC生产企业负责人所言,“在国内VC过剩苗头微露的情况下,商务部启动产业预警是有益处的,但控制力度的大小还有待观察,因而这一预警的实效现在还很难判断”。
  再比如,人参、蜂王浆、甘草类等中药产品是我国出口的优势产品,但是否能够持续保持优势,也要看商务部能否提供国内、国际两类有价值的信息,以及企业因时、因势调整的经营战略。而去年遭遇国外反倾销调查的注射器产品也进入了监测名单,国内生产企业能否同声共气,应对共同挑战,将同时考验主管部门的智慧和企业的应对能力。
  
  预警机制须尽快建立  
  建立预警信息采集、处理机构,建立预警专家队伍,健全应对预警信息的危机决策机制,是企业在内部建立相应预警机制的当务之急。
  
  一些专家认为,商务部主管医药流通领域,承担的正是“教练”的角色,乍一听不无道理,但仔细琢磨,有待商榷。
  在笔者看来,商务部在这场企业之间的比赛中也不算“教练”,做“裁判”可能更恰当,因为主管部门并不能越俎代庖地教企业如何做。过去的实践证明,那样做只会吃力不讨好。
  要真正提高“运动员”在运动场上的实力,要靠“运动员”扎实地练内功。而“裁判”的作用在于公正地执行相关规范,能够促使“运动员”刻苦训练,让他们不要心存侥幸或意图贿赂。企业的当务之急,就是要尽快在内部建立相应的预警机制。
  一是建立预警信息采集、处理机构。
  对有关方面报送的“重点医药产业损害预警信息专报”等数据分析报告,要及时进行数据筛选,找出与本企业相关的核心信息;应安排专人负责相关数据的填报,按照产业损害预警统计报表制度准确及时上报相关数据,确保调查数据的科学性和全面性。
  二是建立预警专家队伍。
  为弥补企业自身贮备的专业人士的不足,可借用“外脑”,聘请产业预警专家作为企业顾问。企业高管应密切关注行业产业安全信息服务子站发布的信息,对于重点监测产品及重点敏感产品,要组织专家评估论证。必要时,请业内专家对企业人员展开培训。
  三是健全应对预警信息的危机决策机制。
  VC行业调查显示,我国现有VC产能约12.7万吨,占全球市场的九成,而正在扩展的产能数保守估计也将超过8万吨。可以预见,产能过剩将使下一轮的竞争变得更为血腥。相关企业如何取得先手优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决策的速度和执行的力度。中药、青霉素工业盐等品种的情况亦如此,必须引起企业高管的高度重视。
(原载2010年1月27日医药经济报A8管理版)
我要评论

评论

我来说两句


相关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