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语】:谋势之道,贵在通盘考虑,谋定全局而获全胜。如果仅以为“借势”煽风就可以火热一把,以“炒作”而致沸腾,而不加以系统性的审时度势,则难免柴尽油枯而耗损真元。
张家界:冬天里的一把火
最近,旅游胜地张家界玩起了“冬天里的一把火”,希望借助于好莱坞大片《阿凡达》之风来推助火势,炒热自己。一个貌似平常的改名之举,居然让全国各地媒体趋之若鹜,成千上万网民热议纷纷,不能不让人叹服“势”出之惊人。
张家界号称有“三千奇峰”,而“南天一柱”则为其中一峰。它位于世界自然遗产武陵源风景名胜区袁家界景区南端,海拔高度1074米,垂直高度约150米,顶部植被郁郁葱葱,峰体造型奇特,垂直节理切割明显,仿若刀劈斧削般巍巍屹立于张家界,有顶天立地之势,故又名乾坤柱。
据媒体报道称:1月25日,在张家界袁家界管委会的操作下,“南天一柱”更名为《阿凡达》中的“哈利路亚山”。当地数名身着土家族服装的原住居民,为名称标识牌举行了揭牌仪式。袁家界景区管委会主任宋志光称,“南天一柱”更名为“哈利路亚山”,绝对不是“崇洋媚外”,只是顺应了景区土著居民和广大游客的心声。
究竟是不是“崇洋媚外”,我们先不予讨论。面对张家界将乾坤柱更名为《阿凡达》里的“哈利路亚山”一事,住建部城建司副司长李如生说,“就是个炒作,我们不便给予评价。”
张家界借《阿凡达》炒作之心,路人皆知。然而,这样的炒作手法是否合理?利害孰多?得失孰丰?炒作背后折射出来的是一种什么现象?是否值得肯定与推广?却很值得分析。
荣与辱并存
张家界此番将“南天一柱”易名“哈利路亚山”之举,虽然并非一定是“崇洋媚外”,但绝对是“卖主求荣”。
为何会将多年坚持的充满中华文化意蕴的名字弃之不用而取洋名招摇于世,其真实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希望借势《阿凡达》来达到和实现所谓的经济繁荣与门票昌盛。张家界市永定区杨湖坪屈家坊村主任张金凤说,“18亿美元的票房,应该是说影响到了世界各地。不需要张家界花费一分钱,(改名)值得!”万般折腾无非就是“求荣”嘛。
我曾在《势》这本书里阐述了要运筹帷幄必须具备的核心之势:内势、外势、时势、地势、气势、形势、名势、权势,最后才能合谋而成“局势”。
张家界具备浑然天成的自然景观这个自身“内势”,也有了世界自然文化遗产这样一个“名势”。但是为了发展的需要,必须不断地借助更有力的“外势”来渲染自己。在这个时候,创造惊人票房神话的《阿凡达》来了。虽然《阿凡达》导演卡梅隆在参加北京首映式时称,片中“哈利路亚山”的原型来自中国黄山。但是,“地势”与“名势”之争,非同小可。张家界方面通过多方论证宣布,好莱坞摄影师汉森曾在当地进行了为期四天的外景拍摄,大量风景图片后来成为“潘多拉星球”各种元素的原型。
比起黄山市政府网站上挂出的大幅标语“《阿凡达》之哈利路亚山即中国黄山”,张家界似乎更显高调和激进。找证据、改名字、做宣传片、成立事务办公室,推出阿凡达主题游,用当地媒体的话说,张家界正在风风火火地跨入“阿凡达”时代。
然而,荣与辱是并存的。对于张家界的为傍《阿凡达》不惜改名的做法,舆论却似乎并没有给张家界太多的赞扬,反而是骂声一片。尤其对于袁家界管委会主任宋志光所谓的改名只是顺应了景区土著居民和广大游客的心声,因为“海内外亿万观众对‘哈利路亚山’原型地张家界心驰神往”之言,广大网友更是跳出来抗议自己“被代表了”。
作为有着悠久历史人文底蕴的“南天一柱”,自从被宣称换做《阿凡达》中的“哈利路亚山”后,就好比是“爷爷取了一个孙子的名字”。到底是求荣?还是取辱呢?
主与客共争
关于谋势之道,我一直强调一个观点,那就是必须清醒地认识“内势”与“外势”的辨证关系。在谋略中,“主”与“客”不能颠倒易位,不是“客”随“主”便,任我做主;就是“主”从“客”愿,认贼作父。
张家界此次发动的“南天一柱”改名,之所以骂声一片,主要就在于为了“求荣”而刻意迎合好莱坞影片,给外界一种卑躬屈膝的“奴才”姿态,虽然不可否应的赢得了“时势”,算是一个成功的抢点策划。但是由于违背了文化之“形势”,丧失了民族之“气势”,所以问题麻烦也随之而来。
随着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国外对丰富多彩的中国文化也日益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可与此形成强烈反差的是,本国一些地方却表现得很自负,不是善于发现、打造自身的特色,反而热衷于模仿别人的东西,把地域名、建筑名、街道名洋化,恨不能把城市名也改了,好像这一改就是开放的表现,就国际化了,走向世界了。殊不知,这恰恰表明在开放中迷失了自我。
袁家界景区管委会主任宋志光解释改名事件时说,现在把乾坤柱更名为《阿凡达》“哈利路亚山”,就是向外界传递一个重要信息:张家界不仅属于世界,也已经走向世界。改名也是顺应张家界的国际化发展趋势。
所谓“美言不信,信言不美”,宋志光的这番高谈阔论并没有赢来喝彩声。说张家界是世界自然遗产,这固然没有错,但它首先是中国的自然遗产,并且因为其特有的中国文化元素,才具备了与众不同的独特魅力,也才为世界各地的游人所向往。
“南天一柱”,又名乾坤柱,乾坤者天地也。一柱屹立于天地之间,给人顶天立地,通天达地的感受。这份气魄与豪情,这份博大与神秘,具有典型的东方文化色彩。一部轰动的影片,就让景区撕下自己的文化标签,将真实的“乾坤柱”变成虚无的“悬浮山”,本身也是一种卖主求荣、妄自菲薄的表现,是对本土文化的极度不自信。表面上看“世界化”了,可原有的文化磁性还能找到么?
文化的侵略是一种无形的“不战而屈人之兵”的侵略,如果我们在所谓发展的热潮中迷失了自我,盲目崇拜金钱,就难免主客不分,尊卑失位,有奶便是娘,见利而弃义。洋大人培育出的精英们,正在努力地欢摇着尾巴去中国化,中国人的自信正在一点一点地消蚀。张家界原本就很出名,却卑贱地把自己景区的命运打包卖给电影,顺带还帮电影做了推广。以后,游客一到这个景区恐怕只会说:瞧,这就是《阿凡达》的拍摄素材。多么让人悲愤的一件事呀!如果有一天,好莱坞的导演们在天安门、长城、故宫等地取景,那我们是不是得全都改名了呢?
主客失位,国未破,山河已不在!
危与机孰得?
不可否认张家界当地官员的重势能力和良苦用心,借《阿凡达》热映之机,将“南天一柱”更名为“哈利路亚山”,进而扩大张家界市在全球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初衷是美好的。然而,虽然抢这个“时机”出手够快,但是所谓机也分“良机”和“危机”。
贴上“阿凡达”的标签,张家界真的就可以从此走向了世界?进而引来游人如炽吗?
张家界是世界遗产不假,但是张家界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遗产正是因为它具备独一无二的“中国文化”元素。很多外国游客来到中国,并不是为了看你那无中生有的“哈利路亚山”,而是要看你东方的文化、东方的意境,东方的气势。你要跟他讲乾坤太极、讲南天门户、讲人定胜天的中国人气势,他或许会津津有味,但改名后东方的文化和特色消失殆尽,你能给游客带来什么呢?你能让游客获得什么呢?你能让远道而来的游客找到心灵的归宿与对东方魅力的震撼吗?
这一切,都是改名后的“哈利路亚山”无法完成的。改名后的张家界,注定要受到中外游客的抛弃,因为这在谋势策划中,已丧失“内势”之优,违背“形势”之规。然而,改名风波已闹的沸沸扬扬,如何走完尴尬的这一步,继续以“将错就错”的策略暗中酝酿“转危为机”之势呢?
国际道商文化研究院建议张家界旅游部门的官员们,不妨参照以下案例,谋求峰回路转的“势变”。
富士山是日本民族的骄傲,日本人对富士山的特殊情感,而日本SB公司利用日本人民这种感情,行为艺术化地进行人为“制造”了一起危言耸听的“富士山危机”。
据称,该公司为推销滞销的咖喱粉作了一则广告——“富士山将旧貌变新颜了。本公司将雇数架飞机,把满载的黄色咖哩粉撒在雪白的富士山顶,届时,人们将会看到一个金顶的富士山。”此广告一出,一下子激起日本民众的情绪,一时间舆论哗然,SB公司旋既成了日本国内大众媒体的议论中心,声讨之声骤起:富士山乃日本国民所有,岂容SB公司胡来……但是各种议论、指责正中策划者下怀,几天之后,公司在报纸上公开表态;“本公司原意在于美化富士山,如今考虑到社会的强烈反对,决定撤消飞机撒咖喱粉的计划……”。
经过这么一折腾,SB公司声名鹊起,广大消费者感觉自己胜利了,对SB公司的咖喱粉产生了“不打不相识”的微妙心理,于是人们争相尝试购买SB咖喱粉。
所谓“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南天一柱”易名“哈利路亚山”,这已是一“反”,张家界何不做到真正的顺应民意,藏巧去智而守柔弱,“返其道而行”。既成功借势《阿凡达》掀起品牌炒作狂澜,又把握火候恰到好处而“知止不殆”,必能化危为机,谋定“乾坤”。
我将静观其变。
本文作者:李海波,道学学者、知名商务策划专家、国际道商文化研究院院长、《亚洲新闻人物》杂志社主任、北京人文大学策划系客座教授、全国高校商务策划教程编委、上海玄元(道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裁、中国道商智慧经营学知识体系倡导者,国学培训讲师。主要著作有《势—人生谋势之道》、《道商》等。
研究领域:黄老道学、兵法谋略、人生成功、领袖修炼、总裁课程等。
中国道商网:www.zgds.org.cn
QQ:120553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