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商业英才网首页>管理>> 文章页
迟到的80后
字号:

类别: 管理时尚 时间: 2010-04-07 来源:《创业家》 作者:程苓峰 赵璐璐

标签:80后

QQ动作之前,开心农场是一款新游戏,所以导致Discuz的用户们争相尝鲜。但当拥有中国最大互联网用户群的QQ把这个服务推向它的用户的时候,开心农场对于所有人都不陌生了。这个游戏的接触点从若干小SNS和小网站变到了庞然大物QQ身上。所以接下来,用户对于这款游戏的第一接触点转移了,而一旦转移,要回到第二接触点的可能性就会非常之小。既然可以在拥有最多朋友的QQ上玩,又为什么要在51或者开心上玩呢?于是在6月15日之后,戴志康们就必须付出十倍的努力,不断引入创新的应用去维系原来的那条增长曲线。

戴志康的心得是:对于小公司来讲,创新是必须的,同时付出的成本是非常大的;但大公司确实可以一直用一种保守的跟进策略来实现市场和商业价值的最大化。这种情形之所以可怕,是因为它会让小公司一直处于反复徘徊的低水平运作,而相反,那些早三五年崛起的大公司及其领袖就能逐步积累起大规模、高层次的运营和管理经历。

来听听戴志康的原话:

“我真的不相信什么马化腾这帮人,他当年起步时就有多高的能力和水平,不管是他的管理、技术、业务销售还是战略眼光。80后和他们70、60后之间相同的是,大家都有一种激情。这种激情是来源于你对这个东西的喜爱和一点点能力,而这个能力是随着业务逐步滚大的。2005、2006年那会儿,让我一个人管两百人的公司,我真是管不了。但随着业务增长,我把团队建立起来,它会形成若干个经理、总监和副总,这样我就可以通过这个体系来把200人管理起来。但是今天把我扔到社会上,给我两百个人让我把他们管好,我一时之间也管不好。

“那回过头去,马化腾、李彦宏也不是一开始就能管得好几千人。其实个人能力的成长路径并没有太大的不一样,不一样是在于,这条路走到一半的时候,你会发现你的成长受到限制。如果环境、时机都特别好,公司管理不好也无所谓,只要业务好就行,业务好可以掩盖掉其他的问题。大势在前,小问题都忽略不计。但我们现在的情况是,环境、时机都很恶劣,只能在夹缝中生存。业务难以快速增长起来,我们的能力和经验受到相应的制约。

“所以互联网最好的时候我们没赶上,被70后赶上了。我们就捡点残羹剩饭,看看哪儿还有边边角角的,有点需求没被满足做一做。但是这个东西注定进入不了特别一线的阵营。已经感觉到,这拨人里面出不来像陈天桥、史玉柱、马化腾、丁磊这样的人了。

“这样的情况可以用一句‘苟且’来形容,最好也只是怀抱着一种有限的理想。原本你也可能有一个大理想,但这个理想会被其他东西所挤压。最悲哀的事情是,我现在几乎看不到有员工离职是为了去创业。但前几年说创业的人还是很多的。所以这可能意味着一种理想的泯灭。”

从“怀抱一个大理想”到“苟且于一片小天地”,也就是戴志康所说的从“无知者无畏”到“无知者有畏”。无知者无畏的时候,也不知道前面会有几只老虎,就只是觉得当时的所谓大公司也是千疮百孔,弄点SP或者搞个游戏骗点钱,于是“很鄙视”这样的大公司。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进入无知者有畏的阶段,开始意识到这些“虚弱老虎”真正的可怕之处。这当然是一种进步,帮助实现了对自身的革命和脱胎换骨。

于是接下来的目标是,做一个“有知者有畏”的人,所谓有知,就是“知道事情本身是怎么样的,没有盲目的冲动和幻想,抱着脚踏实地的信念和一种对风险足够多的把控和预期,尽最大努力而为之,去换取一个尽可能好的结果。这起码对于80后来讲,是现在应该具备的一种心理状态”。

势与道
迟到的修炼:

● 80后的“互联网天性”是一种道,是一种意识,一种生产力模式。但在互联网市场,势的力量大于道;

● 修炼年份不足。人生感悟、为人的道理,不可避免要用很多年去“练道”;

● 被70后遏制。2003~2008年,70后在小道上炼成后,在一个更大规模的层面上练大道,而80后可能永远失去做大规模、在一个更高层面上练大道的机会

现在需要回答一个基本问题:既然在互联网世界,姗姗来迟的80后是个弱势阵营,那么80后概念为什么在2006年冲天而起?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受到追捧?

总结一下不外乎两点:第一,80后在其中学阶段就开始接触互联网,因此互联网而非教室课堂成为他们的教育场地,他们的天性更与互联网契合。第二,其中的佼佼者往往因为互联网而抛弃了传统课堂和教育程序,没上大学而直接创业,所以在20岁出头就崭露头角。这两点确实是独特的。对比下70后,他们往往在大学之后才接触互联网,过了“少成若天性”的阶段,并且,他们是在工作若干年后才开始创业,崭露头角都在二十六七岁以后。

在这两代人的较量里引入一个坐标体系,即术、势、道。术属于技巧,皮毛,无伤大雅。势属于大势,李想和戴志康所归咎的80后不占天时就属于势。道是根本的竞争力,所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有道无术,术尚可求;有术无道,止于术”。势是定量,不可变。而术和道可变,可积累。

既然在势上80后迟到了,那么在术和道上,80后处于怎样的局面?上面提及的80后所具备的那两条优势,到底是术、势还是道?

在李想看来,80后所具备的“互联网天性”在比较大程度上属于道,是一种意识,一种生产力模式。但在互联网市场的竞争力,势的力量大于道。所谓“势决定一张饼的大小,你自己的道决定在这张饼里能吃到多少。”按照这个逻辑走下去,90后是最尴尬的。80后还能拣一些边边角角,90后就只能从别人嘴里抢吃的,而70后出场的15年前,互联网全是空地。

同时,80后的“互联网天性”也只是道的一部分,道里的更大一部分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时间和经历去积累,比如对人生的感悟、为人的道理,无论你生于哪个时代,都需要数十年的不能免掉的“练道”的过程。

2003年左右的李想“就是不会沟通,就是没法自如领导这个团队”,那个时候的李想什么办法都没有,看书也没用。那个时候,李想认为管理人其实就是一种术,所以在他最不会管人的时候,在拼命用术、学术。但在吃了大亏、栽了跟头之后,李想开始意识到:原来这个不是术,而完全是个道。为什么是个道?

“因为在那之前,你觉得你自己最重要,什么事我最懂,到后来你觉得你自己不重要的时候,管理这个问题就解决了。到后来你真正往后退一步,你开始承认他们懂比我懂更重要,我不需要什么都懂,那管理就解决了,凝聚力就有了,然后你也听得进去了。”

总结一下,1998~2003年就是给70后练道的时间,2003~2008年就是给80后练道的时间,也是这两拨人最受磨砺的一段时间。但问题在于,正如戴志康所说的,2003~2008年的70后在小道炼成之后,开始在一个更大规模的层面上练大道,而80后因为受到70后的遏制,而可能永远失去做大规模、在一个更高层面上练大道的机会。

我要评论

评论

我来说两句


相关视频

内容互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