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商业英才网首页>管理>> 文章页
王老五的“钻石”生意圈
字号:

类别: 组织管理 时间: 2010-04-08 来源:《创业家》 作者:刘恒涛

标签:创业

这家公司就是迪比尔斯65位看货商中的一位,他们已经做了四代钻石生意。W和对方在香港珠宝展上结识,在两单尝试性的合作之后,后者成为他的稳定供货商。拿下这家供货商,W也颇为得意,“他们之前跟很多人谈过,最后都放弃了,选择我们一是因为我们专业,另一个原因是他们在看谁把你纳入了他们的生意圈。”

钻石生意仍然遵循着古老的方式,他的一位以色列老友经常会背着一袋子钻石一个人在亚洲跑来跑去,如果没有信赖,对方连行踪都不敢让你知道,何况找你做生意。行事散淡的W视信用为命,他的一位好友,曾经委托他把一位设计师推荐给朋友,因为不认识那个设计师,W拒绝了这个请求:“我根本就不了解他,我不能做这个担保。”

好声誉使得W获得了以色列公司高达200万美元的调货权,对方库存中200万美元的东西W可以调到中国来,产品售出后再跟对方结算。

船舶设计出身的W对于钻石设计曾经也情有独钟,他设计的由98颗碎钻镶嵌的花形戒指,不仅将原材料用到极致,且极具个性与时尚感。不过现在他常常也感觉很无奈,因为多数顾客最喜欢的其实还是那些顶级品牌的翻版,“常常得山寨一下”,W自嘲。

最开始W常常会出一些设计效果图,或者用蜡先做一个模型,“后来就不出了,因为图纸跟实际有差异,腊跟金属的感觉也不一样,客户容易理解偏差,最后闹纠纷。”

W戏称,现在他们做生意,“嘴就是效果图”。不过最重要的是,W是一个极好的把关者,他自己不满意的东西,绝不会拿给客户看,有一点不满意,他会先要求工厂返工。“我们的标准永远比顾客的高,因为我们是专业的,国内的顾客多数其实是不会挑毛病的,他根本不懂里面的东西。但是你要信任我,我不会辜负你信任的,能挑的毛病我基本上都先挑完了。”

“当你进入一个很高的、相对来说比较纯净或者说比较优良的体系,生意就是这样的。我们到现在都没有签过合同。”一个圈子会有一个圈子的规距,W发现他早年读MBA 学来的那一套企业发展逻辑,基本上现在全被他推翻了。

与勤奋无关的生意?

W的客户五花八门,很多都是不经意间跑来的。

有一个大客户,是W参加一个网络线下活动认识的,两人见过面后再无联系,一年多后,对方突然打电话,说想买一个6克拉的钻石,问他价格大概是多少,W报价后,生意就做成了。

另外一位其貌不扬的客户,最初只买了几千块钱的东西,因为多收了一百块钱,W千方百计要退还,结果对方一下子就给了W一个百万级的单子。

也有疑虑重重的顾客,第一次希望W给他一个身份证复印件,买了第一次东西后,做了鉴定被人大夸物有所值后,此后什么东西都在W这儿买。

W几乎很少有意识地去接近某某,向人家推销自己的产品。“因为这个东西不能像卖红薯地瓜那样,在人家旁边吆喝。我们有一个客户,她说她不敢来我这里,一来就控制不住要花钱。她说她跟老公商量,他们相中了一个1000多万的房子,买完了房子再买珠宝。所以你缠着她干什么?用不着。”

天性散漫的W发现,这个生意多数时候跟勤奋、努力无关:“你千万别想着说我明年要做到多少多少量级生意,一点用也没有,把找上门的每一单生意做好就行了。”

珠宝生意其实是经营一个富人圈子:做工程的好男人高先生,前来取钻石的时候,最近瘦了一些,听说生意不顺;雯雯带着新任男友前来取货,交易完大家一起吃饭,聊到好久不见的另一位女性朋友,聊她如何诈男人的钱,骗与被骗的故事;Amy打电话来了,催他快把钻石做好,似笑非笑的口气里有些着急了;绰号“天书”的家伙一出现,则像一股鲜活的空气充满了周围的空间,办公室里充满了活力……

这些顾客,有的坦率,有的遮遮掩掩,有的和W浮光掠影交往,有的则成了推杯换盏的酒肉朋 友。

在他们都不来的时候,W一个人煮咖啡,或者牵着邻居的狗在院子里遛遛。年届不惑的他至今单身,他曾经有一段持续八年的恋情,最终大家劳燕分飞。

有一点差点忘记了,W是国内某著名MBA商学院最早期的学生。但是,如今他的那些商业理论早已经不用了。在最早的时候,他曾经和两个朋友开了一家银饰店,为的是等待国家放开黄金政策,能够马上做黄金生意。但他很快就发现,商学院的那一套东西似乎并不适用于他们的生意。

“我和合伙人合作不到一年就分开了。当时大家理念不一样。我都是MBA那一套,将来要做系统化,怎么规模化,想得太多。他们是有钱就挣,闭着门数钱就行了。读了MBA让我走了弯路,实际上我现在和他们的想法是一样的。”   W说。和那两个人合作教会了他很多东西:“第一,创业要务实,不需要很大的资金就能启动一个项目。第二,要有朴素的创业观,就跟毛主席打天下一样,泥腿子,什么事都得干。”

到现在,W的名片上,除了自己的名字,没有印任何职务,“你说我在名片上印什么职务?总经理?算了,我什么活都要干。后来发现,全世界做珠宝的都差不多这样,从上到下什么事都得自己来。”

商学院经常有同学聚会,看到同学们大谈社会责任、公司规模,他难免有点小小的不平衡。

“那天我还跟我一个同事探讨,我们这些人是不是太没有社会责任了?后来一分析,发现也并不是这样。从我们单人创造的社会价值来看,我们一个人平均都是过百万的零售额。你想想,我们的上游是多少人?马云说他们解决了多少多少人就业,我们就四个人,谈不到什么就业,但是有一个统计,一个钻石从挖最后到消费者手里直接或间接地经过了20万人的手。我们把这个东西卖出去了,就带动了这20万人的就业,这么一分析我们觉得我们还行。”    

我要评论

评论

我来说两句


相关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