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唯一成功的动漫产业模式是由《喜羊羊和灰太狼》所代表,但它和国外的产业链比起来,还差得很远。
7月19日,在《中国电脑教育报》等单位承办的“第三届中国国际青少年动漫周——2009中国国际动漫教育与人才战略高峰论坛”活动中,中国动漫产业发展严重滞后于市场需求的问题,再次被与会人士提起。
众所周知,现今的动漫产业链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文化产业链或者技术产业链,而是一种横跨数个产业的综合型产业体系。遗憾的是,种种“综合因素”的错位组合,导致了中国动漫产业链的缓慢发展。
以1983年美国成功发掘日本“变形金刚”玩具为例。25年间,市场上始终有不同版本的“变形金刚”问世,喜爱它的玩具爱好者也形成强大的亚文化群体。上世纪80年代热映的该题材动画片,更是影响了一代人。2007年,美国派拉蒙公司推出真人版电影《变形金刚》,这一代人成为观影及文化副产品消费的中流砥柱。今年6月底,全球市场又同步上映《变形金刚2》,上映8天,全球票房逼近6亿美元。借此东风,“变形金刚”更是从普通热销玩具升级为一种收藏品,价格被炒到上万元。由此可见,国外动漫界灵活把玩产业链之娴熟。
反观我国,每年播出的动漫作品不少,但能够为人熟记的却不多。这说明,我国动漫产业发展至今,已解决量的问题,现在需要质的飞跃,需要能够在中国和世界叫得响的、有完整产业链条的“明星”动漫作品。
再从技术角度探究,动漫产业从制作到传播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如去年的《功夫熊猫》,今年的《变形金刚2》、《冰川时代3》,其作品无不表现出层次丰富的感染力、完美而逼真的特效。观其背后,莫不依赖于惠普、英特尔、索尼和欧特克等IT企业提供的强有力支持。
从国外动漫明星的“星途”中不难发现,动漫产品诞生和“永葆青春”的秘诀是必须依赖于企业、政府和全社会的长期精心呵护。在此我们自省,在动漫综合产业链的关键环节上,我们必须做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