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个人挤在一间不足20平方米的房子里,每人每月还要为此支付250新元(1200元人民币)的房租。”赵亮(化名),这个“80后”大男孩在向记者描述自己在新加坡的“艰苦”生活的时候,脸上却一副痛并快乐的表情。
两年前,赵亮辞去了超市收银的工作,从江苏老家带着几个同伴漂洋过海来到新加坡。赵亮选择在当地一家家乐福做理货员,这里收入虽然比国内高一点,但是较高的消费让他每月的工资所剩无几。让赵亮坚持留在新加坡只有一个理由,他认为出国是一件很光彩的事,家人和朋友都会对他投去赞许和羡慕的眼光。
“这是一种对‘尊重’的需求,是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中较高的一层。”卓越领导力学院执行总监陈建宏认为,现在80后、90后的员工普遍在追求生理和安全之上的需求,包括社会需求、尊重需求,甚至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但是中国有很多企业恰恰忽略了这类员工的心理感受,所以才会出现“用工荒”、“员工跳楼”等现象。
一项来自劳动力管理软件商Kronos的调查显示,中国的剩余劳动力从2007年的1.2亿到现在只剩下2500万,Kronos预测到2015年中国基本就没有剩余劳动力了。在中国,每年员工平均流失率在5%~20%。“像富士康这样的企业,每个月需要补充两千名员工才可以去应付它的流失率。”Kronos大中国区代理总经理麦大伟表示。
赵亮为寻求“被别人尊重”而出国,其经历是80后、90后员工对马斯洛更高层需求而追求的一个缩影。当员工需求和企业管理出现矛盾的时候,员工会选择主动放弃。所以,富士康即便为工人们准备了“三金”,准备了清洁的食物和符合规定的加班费,但是仍然避免不了“N连跳”的惨剧,在惨剧发生之后,富士康才明白工人们需要的不仅仅是生理和健康的满足,他们还追求其他层面的需求。
从社会大环境来看,随着社会发展,中国的社会阶层开始分化,现代社会成长起来的员工不仅有更高级的需求,还有很强的权利意识。所以,企业如果沿用原来的规范、制度,比如试图用军事化管理改造员工的手段已经暴露出问题。按照马斯洛的观点,人最迫切的需要才是激励人行动的主要原因和动力,所以企业应该寻求一种新的规范和制度来适应这个新群体的发展。
软环境与真需求
如果你来到微软上海科技园,你会看到每个楼层都设有现代办公楼司空见惯的茶水间,这里有“规矩”,茶水间每天必须提供三种以上的水果、八种以上的零食,上午和下午不能重样。总之,在这里你会明白人性化的真正内涵。
科技园内所有的办公桌都是环保的竹制桌面,员工坐的椅子也是其他办公楼难以见到的,因为这是微软请知名家具公司专门设计的,要求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务必保证研发人员坐得舒适自如。微软科技园区内除了有足球场、篮球场、健身房、游戏机,还设有按摩房,能预订按摩师进行全身按摩。每周闵行区中心医院的医生会上门提供健康咨询与身体检查。微软的员工如果去闵行医院看病,可直接走绿色通道,无须排队。
凭微软的实力,做到这些很容易,但是这其实也是一种相互作用的合力。“为员工创造优越的办公环境,能够有效激发员工在工作上的投入,进而转变成企业发展的永久动力。”微软亚太区全球技术支持中心资深人事经理芦亚萍表示。
客观地看,富士康公司的硬件设施和员工福利与很多中小工厂比起来已经很强。在富士康龙华厂区,银行、网吧、游泳池、书店、咖啡厅等日常生活设施不少,仅游泳池就有5个。员工宿舍装有空调、淋浴……但是,富士康的员工有多少时间可以享受这些,是否能满足几十万员工的需求呢?
富士康一位员工的工资单显示,他每月加班都在100个小时以上,最多的一个月竟然达到了140个小时,平均每天加班近5个小时。不仅是富士康,据深圳当代社会观察研究对深圳17家出口企业6000多名员工作的调查:2009年深圳的员工平均每天工作时间10.59个小时,每周工作65.94个小时,每月平均加班时间120.94个小时。
“10年、20年前大量的可用劳动力涌到城市来的时候,说白了就是混口饭吃,能养家糊口就行,除此以外没有别的需求。现在80后、90后的员工,已经和他们的想法完全不一样了。” 麦大伟表示,以加班为例,80后、90后的员工有自己希望的生活,比如谈恋爱、交朋友,所以他们对加班的态度是“我愿意就加班,不愿意就不加班,我不一定非要加班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