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方法:工作上应该更努力。每个企业都有工作技巧,应该多学习,总结经验。
■前辈经验
凭感觉办事差点丢了工作
姓名 小王 工作 NGO组织行政 入职时间一年
小王毕业于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目前在一家非政府组织做行政工作,刚刚工作一年。不久前,她因为办事没有条理,差点被开除。
由于单位要迎接评估,需要准备很多材料,领导提前一个月就把这工作布置给了做行政的小王,让她认真准备。
结果距离评估还有一个礼拜时,领导询问小王工作进展,发现小王准备的评估材料里有很多东西不齐全。原来,小王一直觉得活不多,因此没仔细整理。于是,领导就把另外的同事安排给她配合工作。她让新人做了很多零散工作。
结果到评估前一天,领导让小王把准备的各种材料都拿出来给她看一遍,结果小王什么都拿不出来,她根本也没系统整理。当天晚上,领导大怒,小王则一直站在旁边哭。原来,单位评估要打分,如果分数在3A以下单位就不能运作,要停业,而打分主要就是看各种制度全不全。这关系生死存亡的事,被小王当成儿戏。
于是办公室六个人当天全部留下通宵加班。直到在评估检查团到来前两个小时,所有的东西才全部打印出来整理成册。
检查完后,小王又被领导叫到办公室,被领导教育了半天,还差点丢了工作。
■学校建议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党委书记周石
“磨合期”学校应多引导
周石表示,新车必须经过一定的“磨合期”,才能发挥其最佳效益。同样对一个大学毕业生来说,也只有经过一年内的“磨合期”,才能适应社会。在“磨合期”中,学校也可以从很多方面帮助毕业生。
首先,引导大学生正确地认识社会。
大学生之所以不能很好度过“磨合期”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社会不了解,对现实过于理想化,对面临的困难想得较少。在同学毕业前,学校应该请往届的毕业生到学校介绍社会的情况,并把往届生在工作的“真实”体会,告诉同学。
其次,开设大学生就业后如何适应“磨合期”的课程。
这方面的理论和实际案例,可以引导同学在心理上做好准备,使同学们了解到就业后,容易遇到的矛盾和问题以及应该采取的对策,为同学从“学生”向“职业人”转变打下好的思想基础。目前,高等学校的职业规划课的重点是指导学生如何找工作,而如何指导学生面对工作的课程基本上没有,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再次,组织好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积极引导在校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非常必要的。实践活动,可以使同学们直接参加到社会生活中去,了解社会,了解自己的专业,了解社会对人才素质的需求,从而进一步增加大学生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学习热情,为他们度过“磨合期”提供有利的帮助。
最后,引导学生顺利度过“见习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