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企业在中国是一个新鲜事物,有点类似NGO组织,但是社会企业模式是完全按照企业方式运营,却不是以企业利润最大化为目的,单纯只是为了解决社会问题。作为企业的运营者和管理者,并不参与企业的获利分红。BNET商业英才网姑且把这样的企业也归为公益组织。
BNET商业英才网在进行社会企业这个专题的访谈中,却发现公益组织在中国的发展并不乐观。这种发展的局限不仅表现在公益组织所处的环境上,如政策支持,环境宽容、资金捐赠等,也表现在公益组织自身管理者的素质、水平和能力上。
BNET商业英才网在社会企业的采访中,想试图联系原来一些在各类媒体和公益项目评选中公益组织进行采访,但是几年以后这些公益组织真正还在运行的,已经为数不多了。我们不知道那些公益组织因为什么不再存在,但是可以看到公益在中国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有太多的路要走。即或有些公益组织还存在,也多少有些项目上的改变。当然,我们可以称其为与时俱进,或具有创新精神,或者迫于资金压力下的转型。不过就公益组织的管理者而言,我们也看到这些公益组织的管理者或者运营人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公益的投身只是出于自己的一种热情、自己的爱好延展,缺乏对公益这个工作的使命感。虽然中国大地现在燃烧的公益热情之火依然旺盛,但是我们不知道几年之后,这些公益组织是否还能存在。相信一定会有前仆后继者,但是我们更希望公益带来的是对社会、对做公益的,也对受恩惠的等,是一个多赢局面。
事实上,在这次访谈中,BNET商业英才网也接触到了一些为公益组织提供资金、能力支持的机构,诸如一些社会基金组织等。在中国,由于中国政府还没有放开公募基金会的设立规定,国内所有的公募基金会必须由国家民政部来进行审批之后成立的,否则将属于违法经营。也只有这些公募基金会才有资格公开吸纳外界的个人或者企业的捐赠,非公募基金会也需要民政部门的审批,但其资金募集的渠道完全靠基金创办者个人的影响力和人脉来获得资金方面的支持。基金会的资金有些是直接针对那些需要直接扶助的项目,现在国内很多基金会在其社会援助方面都有很专注的方向锁定,比如西藏地区、心脏病儿童、农村金融等等。当然也有一部分基金会会拿出一定的资金或只投身去支持和孵化一些公益组织和社会企业,成为这些公益组织的平台。其实无论何种工作性质, 对于从事公益活动的人,公众对其的要求往往更高,基金会工作者更甚。专业、敬业和爱心成为这些基金会工作人士必备的素质。那么,事实上在各种基金会的工作人员有多少具有这样高的素质呢?整个基金会的管理真的是高效和高质量的吗?其实当对这些公益基金组织采访结束的时候,这些疑问在我们的心中不仅没有被解决掉,反而更加重了。当然,也对中国红十字会在上海爆出天价饭费单据的事情就不觉奇怪了。《圣经》有一句话,"小事不忠,大事不义。"意思是一个人如果不在小事上忠心,怎么敢把更大的事情托付给他们呢?很多公益基金会都会请一些名人担当组织的理事长或者秘书长,相应名人的影响力会对善款的募集有帮助,但是影响力并不能代替公益组织的领导力和执行力。对于使用善款的公益组织,其实是受托者。对于受托者的要求,就是忠心、良善和诚信,而这几方面的口碑建立是在日常一件件小事的交往中累积的。
确实在中国的公益团体,面临着很多政策的不完善,法律法规、税收制度等方面的不健全等客观因素,BNET商业英才网希望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各项法规的设立,呼吁政府努力营造更好的公益环境,让更多的人愿意参与到公益中来。另一方面,BNET商业英才网更希望从事和公益相关的机构、组织也能更多的自律,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能力和素养,而非沽名钓誉,使公益组织可以在在尚缺乏诚信的中国社会建立真正的诚信典范、高水平、高质量管理的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