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商业英才网首页>管理>封面秀>文章页
尚生活:木有故事的公司
字号:

类别: 战略管理 时间: 2012-02-08 来源:《新营销》

转播到腾讯微博 腾讯微博

关键字:商业模式
某次采访,一位老板对我说,叶先生一直都没有笑一下。然后我就冷笑了一下。其实,除了那些枯燥的口号,我都不知道你和你们公司在营销或品牌方面做出了神马值得我敬佩而高兴一笑的事。
    手机视频:

  技术增强体验,体验赢得价值

  随着3G手机的普及,手机功能的日渐强大,基于手机的移动互联网服务越来越普遍。手机视频即其中之一。不同于传统的电视或桌面互联网上的视频收看,手机视频是基于移动通信网络和流媒体技术,直接在手机终端实现视频节目下载和观看的一种视频播放方式,移动性和互动性是其最大的特点。

  手机视频用户猛增

  手机在线视频在近3年内使用率飙升,快速普及,各年龄段手机在线视频使用占比均在60%以上。

  2011年是手机视频用户强势增长的一年,新用户注入量大,且增幅大于电脑在线视频用户。

  与2010年相比,使用手机观看在线视频的用户增幅(43.95%)高于使用电脑观看在线视频的用户增幅(37.27%)。

  即时内容是用户付费需求

  在曾经在手机上付费观看或下载视频的用户愿意付费的项目中,有关视频内容的“正在上映的电影”和“特别感兴趣内容的视频”分列一、二位。

  在“赛事、节目、活动直播”类型上,男性和女性用户有显著差异,更大比例的男性愿意为在手机上在线观看或下载此项内容付费。

  付费观众群体普遍愿意为即时性的内容付费,如正在上映的电影,或直播内容。其中男女在付费意愿上有区别,男性愿意为即时内容掏腰包,而女性更追求播放效果,更愿意为播放流畅付费。

  手机购物:网络购物手机化,激发新型网购体验

  在传统的网购行为中,实体货物在货物购买和货物收到之间,存在着运送的时间差,消费者难以拥有即时购买、即时使用的购物体验。通过手机进行网络购物,弥补了这一缺陷。由于手机有伴随的属性,在一些消费类产品方面,即时购买、即时使用成为可能。消费者在商铺面前有了更多的无差别的购买方式选择,大大丰富了购物体验,是继网络购物之后出现的一种新购物方式。

  手机购物将成为移动互联网主流行为

  在手机上网人群中,有37.38%的人通过手机进行过网络购物,其中经常进行这一行为的人为11.01%,偶尔手机网络购物的人比例为26.37%。虽然从比例上看,低于其他移动互联网行为的使用人群比例,但从人数总量来看已不容忽视。

  2010年是手机购物开始普及的起始年,有近一半的手机购物者从这一年开始手机购物,2011年手机购物者的比例达到24.60%。

  随着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手机购物必将成为移动互联网的主流行为之一。

  手机购物发展为手机支付铺路

  手机购物是网络购物途径的拓展,但由于手机的特性,又决定了它不仅仅是将传统互联网上的网购从电脑到手机的简单转移,它需要一系列相关应用、产业配合。目前手机购物在支付方面,大多采用账户余额支付或货到付款形式,尚未将多种支付方式整合到一起。由于货品挑选、产品咨询、样品查看等环节不断完善,必然对支付环节提出更高的要求,这就不仅仅需要商家努力,还需要金融相关产业的配合,手机支付必将伴随着手机购物发展而不断完善。(图7)

  手机LBS:

  “联合”其他应用发挥商业潜力

  当挂Q、偷菜已成为过去时,当“围脖”正在热火朝天的编织中,“签到”已悄然成为时下最流行、最有潜力的新玩法,其所依托的手机LBS服务更是蕴藏着巨大的商机。

  LBS主要提供三方面的服务:一是分享位置,二是获取信息,三是享受优惠服务。这种基于真实地理位置的手机社交服务,颠覆了点对点的沟通模式,吸引了手机人。

  LBS俘获半数网民心

  目前使用LBS服务的网民占总体的一半左右,且在地域、年龄和性别属性上没有较大差异,可以说这片有待开发的蓝海对于不同类型的手机用户具有广泛应用性,其需求能够满足各类人群的需要。

  LBS用户搜索信息与消费相关

  LBS用户上网搜索信息对餐饮、应用软件、游戏、商品比价以及手机视频的兴趣更浓厚,其比例远远高于总体水平。其搜索行为直接与消费相关,希望“签到哪,省到哪”。

  从商家的角度看,派发打折券、优惠券有助于吸引有消费实力的用户,在精准营销的同时能够通过网络传播扩大知名度;而联合GPS服务通过地理信息了解新老顾客,也有益于客户关系维护。(图8) 

  (《手机人—2011移动互联网全景扫描与趋势洞见》由3G门户(微博)联合优视科技(UCweb)以及第一象限市场研究公司共同完成。本文节录自此报告第二章《用户行为与移动互联网上网活动》。本文数据来源均来自第一象限2011手机人调查,Base=5241)

  跳槽的那些事

  ■文/本刊记者周再宇 发自北京

  小七最近很郁闷,年底她的领导突然请了个巨长的病假,把一堆杂七杂八的事全堆到她身上:未曾谋面的客户,进行到一半的项目,之前从未参与但马上就要执行的活动……小七有一天忙到凌晨,终于忍不住爆发,在网上跟我吐槽说:“我猜他这是要跳槽,哼哼,可我也是要跳槽的人啊!本来想闪他一下,没想到他居然比我先走,老娘活生生地被摆了一道啊!”

  年底跳槽的人就是多,年底酝酿跳槽的人更多,看似一片安宁祥和的工作区,大家都缩在各自的格子间里,数着指头盼发年终奖,想跳槽的人此刻只好隐忍不发,打算拿到年终奖再走人。下有对策,上有政策,公司领导也是摸爬滚打数十年才爬上去的,难道属下的这点小九九会有不知不察?你也太小看他们了吧~老虎不发威,你当谁是HelloKitty啊~

  最近我听到的一个爆笑对话就是这样的:

  “唉,我们的年终奖可能要到年后才能发了。”

  “啊?不是一直都是年后发的吗?”

  年终奖年后发可以很大程度浇熄跳槽的小火苗儿,但是无法浇熄跳槽的欲望。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该出手时就出手,风风火火就跳走。

  话说回来,跳槽这个动作并不是膝跳反射,为什么那么多人年关一到就想跳槽?春节前后,职业经理人和小白领们如同季节性迁徙的鱼群,从一家家公司游走,显示出跳槽曲线的周期性波动。有研究说,每年12月到次年1月虽是招聘的淡季,企业的职位不会太多,但相对求职者而言,这个时候竞争不激烈,企业的刚性职位要求会稍降,相对来说求职的成功率会提升。这也是一种解释。我见过还有一种解释是:年终奖这么少,老子还在这里磨蹭什么,跳!

  为什么跳槽

  JUST 跳~

  为跳槽而跳槽,俗称“跳槽癖”,是无法用大脑理解的一种行为方式。经常性跳槽导致出现“尖屁股”症状,在一个公司坐不住,任何问题都可能成为跳槽的理由,比如新鲜感消失、工作氛围不好等等,一些匪夷所思的理由,都可能成为跳槽的借口。

  向钱看齐

  都说政府出手调控了,可房价还是不见下降,菜价倒是又涨了;交了女朋友;孩子要吃国外的安全奶粉……这年头不出门都要大把大把地花钱,可是物价涨了工资不见涨。工作了几年,觉得自己做事越来越得心应手,经验也越来越丰富,可是薪酬却“稳定”地原地踏步走,你还有工作热情吗?很多职场人都遇到过类似的问题,当认为自己的价值远远超过工资水平的时候,就会烦躁不安,很多人跳槽。尤其是当看到以下这条让人又爱又恨的信息:前程无忧网统计,90%以上跳槽的人获得了10%以上的工资涨幅,工资涨幅在50%以上的人占到20%。 看到这里,不由得你不蠢蠢欲动。

  目前,从全球范围看,职业经理人薪酬有两个典型的体系,一个是欧美体系,一个是日本体系。因职业经理人之间薪酬差距巨大,欧美曾掀起限制企业高管薪酬的持久战,美国和欧洲各国议会先后提出过各种限制企业高管超高薪金的议案。目前,国内参考的是欧美体系。一般情况下,日本体系的薪酬差距比较小一些。总之,如果你不是打工皇帝,总有更高的薪酬激励着你跳槽。

  迎接新的挑战

  还有一类频繁跳槽的人,他们不属于“跳槽癖”,而是明确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他们制定阶段性目标,在不同的环境中汲取养料,为下一阶段的目标做准备。当在工作中缺乏挑战和新鲜感,当在一个环境中已经学不到新的知识,当感觉到自己总是在重复工作时,他们知道,时间到了,该开始下一阶段的旅程了。这样的牛人一般都有清晰的职业内在发展脉络,跳槽是他们飞得更高的一级级台阶,登上塔顶才是他们要的最终荣耀。

  气场不和

  当你每天早上醒来,一想到要去上班面对某个无知或残酷的老板、某个被你认为是“猪一样的队友”、某种你不喜欢的工作氛围而感到天地为之变色、日月为之无光时,可以打赌,你肯定不止一次有过跳槽的念头。

  工作中,人际关系的好坏极大地影响你对工作的热情和感受:你会在别人都兴高采烈的周五下午,就开始哀嚎两天后即将到来的周一上午;每天起床上班成为一件难事;你不是向同事抱怨公司,就是向朋友抱怨同事,然后在微博上同时抱怨公司和同事;在公司开会时,你表现出敌意和一副防御的姿态,对持不同意见者嗤之以鼻,或隐忍不发,表面附和,背地讽刺;你对同事关系越来越不感兴趣,不太热心公司组织的社交活动;半年未过,你的病假、事假和年假已悉数休完……

  境地如斯,还有留下的理由吗?

  压力太大

  微博上看到又有同龄人死于过劳,你不禁唏嘘,同时感慨自己已经有好多天没有吃过早饭,也从来没有在12点之前上床睡觉,一个项目接一个项目,工作似乎永远没有完成的一天。客户不断提出修改意见,leader督促加班加点,销售任务到了年底还没有完成……你有多久没有到户外走走?有多久没有安静下来慢慢地读完一本自己喜欢的书?有多久没有陪女友去看一场老电影?哦,对了,你的工作太忙,压力太大,你已经忘了她已经和你分手了。

  要健康地生活!远离鸭梨巨大的工作!你下定了决心,要跳走,绝不回头!可是你知道吗?巴士大叔有句名言:这年头谁没有压力?你有,我也有!

  跳槽:没那么简单

  树挪死,人挪活。许多人在把一只脚拔出旧单位、一只脚踏进新单位时,不免要为即将步入的未知新环境给自己打打气,平复一下忐忑和激动的心情。没错,跳槽可能带来升职、加薪、新的老板与同事、新挑战……哇塞,你的生命放佛被仙女的魔棒一指,刷地一声开启了新的一页。多么洁白的一页纸啊,你可以重新涂写了。是这样吗?

  事实证明,频繁更换工作的负面效果早已不是秘密—大多数企业不喜欢“不安定”的员工。吕布的经历告诉我们:频繁跳槽,直接导致没有老板敢录用你。

  跳槽,当你有了这个念头时,请不要急于和轻易放弃现有的工作,跳槽,甚至是彻底转换从事的行业都有着相当的风险,而前途则相对叵测。

  跳槽的理由

  首先,你要弄清自己跳槽的理由,因为有些问题是不能通过跳槽来解决的,比如你的工作心态是不是有问题、你是否喜欢自己从事的行业、你是否有相应的能力和潜力等。同时,有些问题是不值得跳槽的,比如与某个同事之间的关系不和等。

  了解新东家

  其次,了解你的新东家,包括公司的发展潜力、岗位前景、工作环境、薪水福利等,千万别“下了刀山,进了火海”。

  跳槽时机

  再次,记得把握好最佳的跳槽时机。绝对不要在自己工作和心态处于低潮的情况下离开,那样的话你会带着悲观、不自信去新的公司,你在新的公司也会遇到同样的问题。换工作的最好时机,应该是你的工作状态和成就达到巅峰的时候。此时跳槽,你的机会成本是最高的,你可以最充分、最全面、最彻底地考虑自己的价值和诉求,绝对不会委曲求全。你会用最严格苛刻的眼光判断未来的机会。在自我感觉最好的状态下寻找下一个机会,你才有可能超越现有的工作成就。

  善始善终

  最后,一定要善始善终,做好交接工作,不要让别人为你“擦屁股”。要相信这个世界是很小的,你工作的圈子尤其小,圈里圈外谁不认识谁,说不定哪天聊天儿时说到某某人做事不地道,跳槽扔下乱摊子之类,就会有损你的声誉。

  赛门铁克亚太及日本地区总裁郭尊华说:“我不是为某个职位而招聘人,而是为整个公司在招聘人才。所以,价值观非常重要。鉴别的关键有三点。一是他有没有可被证实的业绩,是通过什么途径取得的—是在同一家公司取得成绩,还是靠不断跳槽取得业绩。二是面试时他的回答方式,他讲到了什么,没有讲到什么。三是背景调查,他是否是一个充满热情、非常进取、能够自我驱动的人。”

  所以,跳槽是一项投资,但要做好现在,才能为未来增值。

  跳槽者说

  前程无忧网的调查数据显示,2011年各行业企业的员工平均离职率达到18.9%,为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最高。

  @胖丁咖啡:什么叫跳槽?就是在狼窝待腻了,换个虎穴。反正都要拼,与谁为伍有什么关系?始终逃不出这个圈子,只有接受,虽然真TNND烦!

  @清辞水上:元旦木有假期也木有加班费……泪……要不要和这家貌似高薪的公司say bye?哪位有工作可以介绍滴?考虑跳槽~~

  @紫非蓝舞:今天早上又有人劝我该跳槽了,老在这里没前途的,全靠溜须拍马混着,他嘛老先生快退休了,也就这样了,我嘛还年轻……是啊,我都没好意思告诉他:一般的我看不上,好的人看不上我,这玩意儿跟谈对象一样一样的。

  @朱相玉:毕业3年了,还是觉得自己一无所成。现在的公司是第三家公司了,爸妈总说不能总跳槽,可是我在公司看不到成长的希望,也挣不到钱,怎么可能不想跳槽。

  “模式”问题

  2011年12月27日,一年一度的蓝狮子“中国商业好书评选”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将历时三个月的“读书庆典”活动推向高潮。作为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年度商业图书评选活动,蓝狮子邀请商界、传媒界、出版界精英相聚一起,为读者推介一年来的优秀商业图书;更重要的是,顺应数字时代的到来,本届活动以“新阅读、新体验”为主题,对新技术将给传统的阅读和出版模式带来的颠覆性变化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模式”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蓝狮子“读书庆典”活动已举办了七届,其权威性和影响力不断增强,也要归功于其不断改进、跟得上时代和潮流的组织和评选模式。小到一场活动、一家公司是这样,大到一个社会、一个国家更是如此。比如,在历经30年举世瞩目的增长之后,中国经济已然成为世界舞台不可或缺的角色。许多人在追问,究竟有没有一个不同于其他国家的“中国模式”?中国学术界有一种主流观点认为,中国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高速增长的经济增长率以及独特的儒家文化传统,共同构成了“中国模式”的重要特征。然而,本届评选获奖图书,著名经济学者黄亚生教授的《中国模式到底有多独特》一书却持有相反的观点。在作者看来,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并不独特,到目前为止,中国的经济增长并没有脱离一般的经济发展规律,其成功经验和发展困境都可以在其他国家的经历中找到印证。而未来经济的持续发展,还是要依靠“市场”、“法治”等要素。

  与总结成功的国家发展模式相似,总结成功的企业发展模式,一直是财经作家和各大商学院不遗余力的工作。2011年此类著作最优秀的代表是2011年上半年出版的《海底捞你学不会》和下半年出版的《史蒂夫·乔布斯传》,它们分别荣膺“蓝狮子2011最佳营销商业图书奖”和“蓝狮子2011十大最佳商业图书奖”。不过同样地,两本书并没有把乔布斯的苹果公司和张勇的海底捞的具体经验模式奉为圭臬,恰恰相反,他们走的都是打破常规的道路,两书作者推崇的也是他们的创新精神。

  颠覆性的全新商业模式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标志。但即便是改变各个行业竞争格局的时候,人们对它也还是没有充分地理解。《商业模式新生代》为你提供了强大的、经得起考验的工具,来理解、设计、再造和实施商业模式。本书频频出现在各国的畅销榜上,一本讨论商业模型的书为什么会这么受欢迎?如同全球首屈一指的营销界权威菲利普·科特勒的新作《营销革命 3.0 》一样,它们向读者提供的不是一种拿来即用的工具,而是一种创新思维的方法。当今的顾客在进行消费选择时,注重的是那些能够满足其创意性、特殊性需求的产品和公司。一成不变地固守种种“模式”,结局不免是被替换和淘汰。

  “模式”一词,可以褒义地解释为模范、程式,可以中性地解释为模型、样式,而将之理解为“祖宗之法”,不可改变,便是典型的贬义了。所以,总想通过一些案例总结出一种“模式”的冲动,也可以看做是一种惰性思维,天然就有一种保守、稳定的倾向暗含其中,因而是变革和创新的大敌。我们应该记住,在这个世界上,“唯一不变的是变化”。对于各类“模式”,生搬硬套,墨守成规,是没有出路的;将之作为参考、借鉴,拥抱变化,开拓创新,才是正道。

我要评论

评论

我来说两句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