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几乎每年中国的消费品市场都会有一些百姓所熟知的品牌被曝光重大质量问题。而在今年的3.15之前,已经陆续有一些产品质量问题被曝光。像前不久出现的双汇“瘦肉精”养猪一事、苏泊尔质量门事件、红牛添加门事件等等。这些被爆产品质量有问题的、不负责任的企业数量,足以让人对中国的消费品市场感到失望和恐惧。为此,悲观者可能慨叹:中国怎么了?还有多少产品我们可以放心地购买使用?
在此,BNET商学院记者采访了一些专家及律师。专家指出,悲观者之所以悲观是因为他们认为问题出在企业身上。事实上,问题的症结出现在消费者身上。食品安全事件频频的出现,说明中国的市场环境是有问题的,消费者是不成熟、不懂得行使自我权利。在这种情况下,与其寄希望于企业社会责任,不如增强消费者责任。作为一名消费者,我们要从痛苦的消费体验与教训中慢慢成熟,懂得行使自我权利。但是BNET商学院更愿意说,希望中国的消费者谨慎和理性消费,保护好自己。毕竟在中国消费者在中国行使自我权力的成本太高了。
企业作为一个利益实体,与生俱来的本性就是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虽然中国自古就有“在商言德”之说,但社会道德水准的下降、市场竞争的惨烈,已经让越来越多的企业成为见利忘义之徒,一些企业纷纷涉假、涉毒,无视消费者的身心健康与生命安全,更造成全社会对商业环境的信任危机。BNET商学院认为做企业犹如做人,企业真正要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唯一的出路就是诚信。
作为一个企业,企业责任不仅要履行法定的义务,还有更多的社会责任。当我们看到,红牛涉及非法添加,药监局表示符合国家标准;思念三全被爆金黄色葡萄球菌时,企业表示符合即将实施的冷冻食品标准,让人众口莫辩;地沟油的疯狂猖獗,国家标准无力应对……不知从何时起,国家标准成为了各企业最好的挡箭牌。
国家标准是什么?是企业产品必须起码达到的最低标准,是强制性的标准。如果是国家标准的门槛制定的低,对于食品企业来说,满足最低卫生标准自然会降低企业成本。那么,由于缺乏与时俱进的国家标准,这些早已过时,却仍在执行的国家标准也成为了企业逃脱责任的挡箭牌。国家相关管理机关并没有真正起到保护人民群众利益不受损害的作用。在BNET本次采访中,让我们感到遗憾的是,发现有些标准长期“原地踏步”,甚至二三十年不变,不但给一些造假企业钻漏子提供了可能,也影响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甚至国家形象。而且既有标准的执行、监管不到位,也让企业常常有恃无恐。
在企业界发生的重大恶性事件中,我们看到的是由于行业相关法规、标准不健全,没有对企业建立明确的准入机制,缺乏企业诚信度的考量标准,对造假的企业惩治力度不够。同时,行业监管部门和监管者缺乏应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只有当事件发生之后,相关责任监管部门才迟迟露面,对事故进行调查分析和责任追究。那么,如何营造出一个让消费者放心的市场环境和消费环境,正是BNET商学院在这里提出的问题。政府、企业和消费者都应该做出相应的改革、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