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对很多中国企业家来说,注定是个充满挫败感的年份。在宏观经济增长放缓的大势下,许多行业都面临着大挑战,甚至出现全行业亏损。在陈东升看来,“中国企业正在第一次遭遇一个比较大的周期”。其后的深刻原因,是就业形势和劳动力成本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经济结构调整,带来最核心的变化,是低效率劳动力成本急剧上升。因此,劳动密集型企业受到挑战最大。”陈东升说。这一点在泰康人寿和宅急送都表现得非常明显。“保费为什么负增长?工资大幅上涨,但一线销售人员流失严重,造成了‘增员难、留成难’的局面。”陈东升说,泰康的策略只能是走专业化道路,“不能像以前一样到处拉人,要找真正喜欢做这一行的、培养他们、让他们以此为终身职业。”而在快递行业,这些年劳动力成本增长了30%。“现在宅急送也能做淘宝的业务,因为过去低价的快递已经完全不行了,涨价涨到宅急送进去还有利润。”
尽管大周期谁也逃不掉,陈东升还是对未来10年保持着乐观—他的乐观来自于对美国经济史的对比研究。他认为美国这150年经济的高速增长,有三波清晰的浪潮:工业化、城市化的浪潮中,诞生了石油大王、钢铁大王这样的工业巨头;二战后中产阶级崛起和消费浪潮中,诞生了麦当劳、可口可乐、迪斯尼等一大批伟大的企业;1970年代后出现的计算机、互联网,带来的数据革命浪潮,出现了改变人类生存方式的一大批互联网公司。而中国的情况是,“工业时代、消费时代、数字时代在同一个时点上交汇了”。
“中国处于工业化的中后期,城市化的高峰期,服务业的启蒙期。”陈东升说。他认为中国还有10年左右的次高增长期(增长率8%左右),而支撑这个次高增长期的,正是中产阶级的崛起和消费时代的来临。在经济发达的珠三角和长三角,消费的动力和活力带来的经济结构变化已经说明了这一点。
中国正在释放的消费潜力,从泰康的保费可略见一斑—2006年泰康人寿保费为400亿,2011年已达到820亿。按照陈东升的规划,未来五年,泰康人寿将启动“1511”工程,目标达到资产1万亿,净资产500亿元,利润10亿,客户数量1亿。
已经创业16年的泰康人寿,是陈东升寄予最大期望的公司。1990年代,陈东升到日本、欧美考察,看到东京、纽约这些繁华大都市的核心地段都是保险公司的摩天大楼,心中生出了要创建一个保险公司的想法。现在,这个想法已经成为现实。在中国北京金融街和CBD的核心地段,在行业中排名第五的泰康人寿都已牢牢占据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面对正在来临的消费时代,陈东升和泰康人寿也在积极地做准备。泰康在价值和内涵经营上的转向,源于陈东升对服务业本质的认识。“所谓的服务业,就是中产阶级崛起之后,把家庭服务外包,”陈东升说,比较高端的三包是法律服务、医疗服务和资产管理服务,比较低端的三包是买车、买房、买保险的中介服务。“在泰康,一个经纪人只要拥有300个客户,终身丰衣足食。”与工业产出靠资本、靠技术不同,服务业完全是靠人工。“服务业价值的诞生,只有一个要素在变就是劳动力价格往上走,一定是逼着整个行业提高整个服务水平,这就叫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他认为服务业的成长,不是人为地提高工资就行了,一定需要劳动力技能质量的提高。
当一个有13亿人口的大国步入消费时代时,“这个领域最有可能成就一些巨型公司。”由于历史形成的原因,中国的工业和金融行业是用国家的方式完成积累,基本是国企主导;在互联网行业,基本是民营企业主导。“未来的消费时代也一定是属于民营企业的,”陈东升举例说,娃哈哈可能会成为中国的可口可乐,“这要看创始人是否有这么深远的认识”。在和王健林的一次会面上,他半开玩笑地说:“健林,你是用房地产汇集了娱乐行业,要是能把硬件变成软件,你就是中国的迪斯尼。”他还大胆设想,如果同仁堂和云南白药合并了,成为中国的强生?
上市或许是泰康人寿下一步考虑的问题。有趣的是,这些在消费时代有可能大放异彩的公司,包括泰康、万达、娃哈哈等,都是身形巨大、市值千亿的未上市公司。
“年轻时候我总是很着急,恨不得一天做十件事,第二天就成功。”陈东升说,“后来我说一年只做一件事,后来我又说三年只做一件事,现在我说一辈子只做一件事。”“我的理想就是(泰康)成为中国人生活一部分,10个人中就有1个是我的客户。做到这点就算得上是伟大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