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这种印象已是老黄历。现在“91助手+安卓市场”是世界第三大移动互联网内容分发平台,前两位是谷歌和苹果。同时,它还有移动互联网工具、手机游戏类产品近百种。此外,91无线在建设自己的开发者社群和孵化器。91无线的产品主要用户是广大草根阶层,这意味着在中国金字塔式的智能机用户结构下,91正在享受移动互联网人口红利。
在业界,91无线存在于各种悖论之中:其一,这是一家4000多人的移动互联网公司,相对于通常几十人的规模来说,太大、也太重了;其二,福州的节奏比北上广深慢了好几倍,办公环境又容易让人乐不思蜀,可91无线出产品的速度却要比一线城市创业团队、大公司快;其三,谁说未来只能“小而美”,91无线不仅要大,也要美。
因此91无线一开始就坚定向左走,放弃了工业时代的精细管理,用互联网的极客精神推着公司向前走。DJ“纵容”员工在业内出了名。如今,无论是网龙还是91无线,员工们上班虽然还要打卡,不过有8个班次,白天还是夜里上班任选,每个月还可以更换。DJ办公室不锁门,可以随时进来拿饮料,或是打电玩、台球。
91无线的产品研发全凭个人兴趣。公司内有几百个BU(业务单元)大小不一,最小的只有几个人。在决策层面,91无线设置了产品委员会,由熟知产品、财务、市场、渠道的七位高管组成。无论谁提出创意,只要任意四位认可,公司就全力支持。新的项目负责人可以在公司内随意招兵买马,有人愿意加入时,原部门领导就不能阻拦。
为了避免自己的意见影响一线开发团队,产品决策委员会中甚至没有DJ的位置。他说:“公司谁都知道有创意可以来找我,我是免费的咨询师,但想找我拍板没用。”
91无线还有一个沿袭自网龙时代的军规:一旦项目启动,只要负责人不愿意放弃,公司就得全力支持;即便产品特别有前途,大家都看好,只要产品经理没兴趣了,项目就立即终止。
DJ相信,移动互联网的事儿谁也说不好,可能前几年都很惨,下一年就爆发了,“所以只要员工有兴趣,公司就支持;那些看似有前途的产品,产品经理都失去兴趣了,你说他能做好吗?”DJ说道。
但91无线为此付出的代价惨重。有的大型游戏项目,每持续一年就要多投入五六千万元,“你想象不出我们交了多少学费,如果不是这样公司盈利至少能多二三十亿元。”DJ说道。有的项目,由于产品经理没了兴趣,到最后真的丧失掉了机会。
换句话说,91无线并不是天使投资人和一群极客间的松散组织,它里面还有一群商业中人的挣扎与无奈。91无线最大的产品经理就是DJ,只不过他的产品是文化和制度。“但凡有点梦想的年轻人,最需要公平的环境。”他说道。
去年,所有员工的绩效都在91IM上公开,过几个月每人的薪酬定级也会公开。“如果谁升职加薪,绝对不是因为他和DJ关系好,不信的可以去翻看他过去几年的绩效。”
将自由和快乐留给一个个小团队,纠结与忍耐就只能留给管理层。在91无线,每位高管都要不断地做平衡,一方面要完成业绩;另一方面还要接受下属的360度考评。一旦下属压力太大,360度考评的分数就很低。
现在91无线做的事情,正是BAT要做的事。无论阿里巴巴拆分成25个BU,还是腾讯持续一年多的组织架构调整,都是为了让公司保持创新和活力,并和快速变化的移动互联网保持步调一致。它们都将做组织形式和企业文化的变革,而这些基本符合凯文·凯利的预言大作《失控》一书中的言论。必须得承认,91无线主动选择“失控”也是形势所迫。地处福州,而非互联网人才集中的北上广深,可供91选择的高级人才并不多,必须自己培养、留住。
至于Neverland,你也可以理解为91无线的客观需要。两年前,一家手机厂商花5倍的价格挖91的人,许多受雇于BAT的猎头在附近的酒店长包下房间,直接以2倍或3倍的薪水挖人。想想看,平常的诸如健身、按摩等福利BAT已经有了,不弄点更炫的筹码,面对重金挖角,DJ又怎样留住那些辛苦培养出的人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