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整个趋势来看,从90年代前期一直到现在20年的时间里,可以看出民营企业跟国有企业大体上是平行发展。民营企业今天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把目标定在双赢上面,民营企业该怎么做?国有企业该怎么做?厉以宁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国有企业要改革,要变成真正的企业,大部分国有企业现在已经是股份公司,已经是上市公司,既然人家是上市公司,应该股东会、董事会、总经理、监事会、法人治理结构起作用,要你国资委直接管他干什么,你把企业变成不能自主经营的企业,这是失职。不该你管的要这么管,让法人治理结构起作用,如果国家股份比较多,你控股,你要召开董事会做总决定,这样企业、民营企业存在着平等的问题,今后不要去区分国企、民企,大家都是法人治理结构下的管理企业,是公平竞争,一切按法律法规的规定来做。
民营企业需要有体制的转型才能适应当前的情况,体制转型最重要的是什么或者前提是什么?必须产权得到保护,产权得到保护对民企来说是最根本性的问题。因为经常我们在听到一些反映,保育钧可能知道得更多,有一些情况都是他告诉我的,人家说前任市委书记、市长跟民企定的合同,许了很多条件,等人家来了,市长换人了,市委书记换人了就不承认了,要从头开始,以前的工作就白做了。这个过程当中还遇到万一情况变了,他不承认了,给你附加很多新条件,这是产权得不到保护。
以下是厉以宁演讲的全文:
我今天要讲的题目是“国企民企双赢是国资体制改革和民企体制转型”。
第一,国企民企的最终目标是双赢共赢。从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以后,民营企业一直在迅速发展,但民营企业依然是脆弱的。在1997、1998亚洲金融风暴的时候,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的时候,2010年以来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冲击下,民营经济受到的打击是最重的。但是90年代前期,民营企业有一段大发展时期。根据这两种情况来看,我们不能够说在90年代前期是国退民进,因为这不是中央的政策,那时候邓小平南巡讲话以后民营企业迅速发展起来这是历史的必然性。我们也不能说从亚洲金融风暴,特别是美国次贷危机之后中国的政策是国进民退,这也不是。一个时期经济格局的变化对民营企业的影响大,这是必然的,所以很多情况还在表面上。举个例子,银行贷款困难,融资难问题一直没有解决,因此国有企业比较容易获得贷款,尤其是国有的大企业,有一些国有企业下面成立了子公司,子公司专门从放债,从国家和银行得到的贷款,因为自己在那种情况下没有太大的投资框架,就交给子公司放债。这个情况是不能说是国家政策如此,只是在一些环节上出现问题。从整个趋势来看,从90年代前期一直到现在20年的时间里,可以看出民营企业跟国有企业大体上是平行发展。民营企业今天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把目标定在双赢上面,民营企业该怎么做?国有企业该怎么做?这里我着重讲这样的问题。
首先讲国有资本体制改革,国有资本体制改革应该分为两个层次:一是高层次,二是低层次。高层次的就是国有资本体制改革,主要是管国有资本的配置效率。我们知道在经济学里面有过一次变化,最早提出的效率是生产效率,生产效率是什么?就是投入和产出之比。后来认为这是不够的,20世纪30年代以后出现另外一种效率概念,这个效率叫资源配置效率。落实到国有资本方面,就是国有资本配置效率。它跟生产效率的区别在哪里?生产效率是投入跟产出之间的关系问题。而国有资本的配置效率假设一个前提,资本总量是不变的,是既定的,用A方式配置资源可能得到N个效应,用B方式配置资源可能得到N+1效应,投入是没有变,但配置方式变了。西方配置资源,投资一样多,但是N是小了,所以资源配置效率是很重要的。在经济学里面引起了两个重要的影响,第一个影响是过去长时期内凡是搞人事组织工作的,搞宣传工作,搞行政管理工作的都被看成是非生产人员,这是说得过去的,因为你们不在生产第一线,跟生产效率不发生关系,是非生产人员。但是资源配置效率出来之后,没有这个,人事组织工作的人是人力资源配置的更好,效率就提高了。做宣传工作的人是在既定人员基础上让大家的积极性发挥出来,这样效率就提高了。行政管理工作的人是把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更好的结合在一起,效率提高。在座的有担任人事组织工作的,行政管理工作和宣传工作的,以后再有人叫你非生产人员,你就说你的观点是20年前、30年前的观点。因为现在大家都在从事资源配置效率。国有资本,应该让资源配置效率越来越高,国有资本整个最终的收益包括它的价值是增值的,根据这样的建议,国资体制要进行改革,国资委不要直接管企业,管企业干什么,你的任务就是在资源配置效率提高上。因此今后应该组建若干个行业性或者是综合性的国有资本投资基金公司。投资基金公司,哪个行业需要大发展,短缺的就加大投入,哪些产能不足的就加大投入,哪些产能过剩的就抽回资本,你搞得不好就不投你,投到另外一个可用的地方去。这样资本配置效率提高了,国资委也有事情干,就专管这个,不直接管企业。
国资体制改革的第二个层次,国有企业要改革,要变成真正的企业,因为很简单,大部分国有企业现在已经是股份公司,已经是上市公司,既然人家是上市公司,应该股东会、董事会、总经理、监事会、法人治理结构起作用,要你国资委直接管他干什么,你把企业变成不能自主经营的企业,这是失职。不该你管的要这么管,让法人治理结构起作用,如果国家股份比较多,你控股,你要召开董事会做总决定,这样企业、民营企业存在着平等的问题,今后不要去区分国企、民企,大家都是法人治理结构下的管理企业,是公平竞争,一切按法律法规的规定来做。从这个意义上说,国企是执政党的经济基础,民企同样是执政党的经济基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企业,执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执政党,中国的产品在国外不管是民企的、国企的都是中国企业制造的,品牌是中国的品牌,所以这样大家都根据法人治理结构来做,公平竞争,民企也感到自己安全了,国企感到自己独立性,能够自主决策、自主经营,这就是今后改革的方向。
第三,民企的体制转型。民营企业需要有体制的转型才能适应当前的情况,体制转型最重要的是什么或者前提是什么?必须产权得到保护,产权得到保护对民企来说是最根本性的问题。因为经常我们在听到一些反映,保育钧可能知道得更多,有一些情况都是他告诉我的,人家说前任市委书记、市长跟民企定的合同,许了很多条件,等人家来了,市长换人了,市委书记换人了就不承认了,要从头开始,以前的工作就白做了。这个过程当中还遇到万一情况变了,他不承认了,给你附加很多新条件,这是产权得不到保护。产权保护另一个问题是反映比较多的是前几年的重庆,说无缘无故把我们的钱就拿走了,跟黑社会搅在一起,为了息事宁人,糊里糊涂给了,落得自己跟黑社会别沾边,这是不对的,这也是产权得不到保护。还有一点是这个企业在90年代的时候民营企业是国有企业改制而建的,当时有当时的规定,当时有当时的惯例,当时有当时的一些制度,但是遗留一个毛病在这儿,今天这个记在帐上,万一你不听话,找一个理由收拾你,怎么办?从前成立的时候就是侵吞国有资产。有一次开会的时候有一个同志跟我说了一通,我说你自己认识到当时的手续要齐备,该漏的不能漏,说当时没有这些罗嗦的决定,领导人说改吧就改了。这是产权意识不明确,这造成很多以后的后遗症。我就遇到过这样的案例。产权一定要清清楚楚,不要留下任何不完善之处,界定了你没话说,一切跟着现在的规章制度,产权要保护,产权要清晰,这是转型中的第一个问题。
民企转型中第二个问题,要重视发展方式转型。民营企业发展方式和国有企业一样,所有的企业都一样就是自主创新、产业升级,不能跟过去一样,好像中国有低廉的劳动力可以用,好像中国有很多廉价的土地可以用,这个时代过去了。今后应该怎么做?在这种前提下转变发展方式,否则迟早会被淘汰出局,在公平竞争条件下要看到既在跟国企竞争也在跟其他的民企竞争,还有跟国外的企业在竞争。三重竞争都摆在民企企业面前,怎么办?在市场竞争中只有最优没有次优,次优在管理学中是退而求其次的管理方式,在市场经济中只有最优没有次优,不是最优仍然会被淘汰和被边缘化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