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中共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11月12日正式闭幕,并公布了《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
知名经济学家华生教授在接受凤凰财经专访时表示,这次三中全会显示了领导层很大的决心,是准备克服一些既得利益的阻碍来推进改革的。他认为其中一个很大的进步是领导层的态度——认识到改革最大的阻力不在体制外,不在社会上,而是在体制内部,在政府本身的既得利益。
对于会议公报,华生强调,“决议未必会起那么大作用”,改革的许多措施以前都讲过,最重要的不在于这次讲了什么,而在于讲的东西是不是抓住了中国在这个阶段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抓住了,就有历史的里程碑作用,没抓住,什么决议也不行。”他说道。
“今后10年甚至20年内,改革的核心在于人的城镇化。”华生表示,土地改革、户籍改革、财税改革都要围绕“人的城镇化”进行,解决让外来人口融入城市,有住房,有相同社会保障的问题是最重要的。“我们目前离人的城镇化还很远,现在如果所有的劲头不往这个地方使,问题就会很大。”他说。
同时,华生最担心的是户籍改革再次流于口号。他认为,人的城镇化实现不了的第一障碍就是户籍制度,改革存在诸多阻力,户籍制度改革首当其冲。“这个改革不能光是口号,国家需要拿出资金配套推进。否则,户籍制度改革就变成一句空话。”
凤凰财经:十八届三中全会刚刚闭幕,此次全会承载了外界非常高的期待,甚至有人将之与十一届三中全会相提并论。您是怎么看这次会议的,它能否给中国带来新一轮的经济增长?
华生: 从现在来看,第一,此次全会比较全面和平衡,这对于一个大国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我认为全会是比较明显地沿着邓小平的改革开放这个路线,包括小平同志的四项基本原则,既保证加强保证国家的治理,同时高举改革开放的大旗。基本上是在两者之间平衡推进邓小平路线,这是我一个总的观察和评价。
今后的挑战是,邓小平的路线如何与时俱进,因为改革开放已经巨大地改变了并且仍在继续改变中国社会,时代也进入了信息化时代。邓小平是很有远见的,他当年就说过,50年以后也可以搞普选。现在35年过去了,今后10多年怎样建立一个人民对权力约束的制度是新时代的小平继承人必须回答的问题。
具体来讲,可以预见的是,在一些重要的领域,市场化方面会更上一个台阶,因为他把“基础”改为“决定性”作用,虽然仅仅是一个用词的改变,实际上却显示了一个决心——市场要起决定性作用,政府能够退出的就要退出。
当然也有难题。“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政府要更好的发挥作用”。政府跟市场是一对冤家,之间并无绝对的界限。什么该管什么不该管,这个问题仍在探索中,三中全会仅仅是打开了一个新的窗口,并不能给出全部问题的结论。我们不要指望三中全会把我们所有问题都回答了,这个太难了。任何时候都不能说过头话。相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开拓性地位,我认为是不好比的。
凤凰财经: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还指出,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取得决定性成果。您觉得这个“时间表”有什么实质意义吗?
华生:改革的许多措施,现在讲的很多东西以前都讲了,你怎么能肯定2020年,2030年开会的时候就不再讲了?决议未必会起那么大作用。我认为,最重要的不在于你讲了什么东西,而在于你讲的东西是不是抓住了中国在这个阶段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抓住了,就有历史的里程碑作用了,没抓住,什么决议也不行。
在我来看,今后10年甚至20年内,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只有人的城镇化能使中国进入高收入行列,其他东西都不行。现在简单的讲市场经济肯定不行。市场经济已经讲了20多年了,市场经济是第一个助推器,世贸是第二个助推器,第三个助推器,现在要靠内部,要靠人的城镇化,围绕这个展开所有的改革,我们今后10年、20年就有基础了,基本上就可以像日韩台那样,我们现在是相当于人家起飞初中期的情况,再有个十年二十年中国可以人均一万多美元进入发达程度,越过中等收入。
凤凰财经:关于“人的城镇化”,您之前提到“383方案与人的城镇化背道而驰”,为什么这么说?
华生:同样讲改革,是围绕人的城镇化还是没有围绕人的城镇化,方向是可以完全不一样的。我之所以对383方案有批评,因为这里面讲来讲去都是围绕土地做文章,调动的还是能在土地上捞到利益的那些人、那些集团的利益。人的城镇化不是要解决少数人的问题,而是要解决农业社会向城镇社会转变的时候,涉及到的几亿人的问题——这才是人的城镇化。实现了人的城镇化之后,才有经济升级。试想,农民工子弟还在农村里面,教育,医疗问题都没有解决,那将来我们指望怎么升级?
所以我说,人的城镇化是核心。土地改革、户籍改革、财税改革都要围绕这个来,围绕着如何让外来人口融入城市,有住房,有相同的社会保障。这些问题我相信三中全会里面都有涉猎到。我们目前离人的城镇化还很远,现在如果所有的劲头不往这个地方使,问题会很大。
担心户籍制度改革又一次流于口号
凤凰财经:目前,中国并没有用法律形式把土地承包制作为一种产权制度安排固定下来,农民没有完整的所有权。此次公报中提到,要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您对此作何解读,改革能在集体土地的确权问题上更进一步吗?
华生:我觉得这还是比较虚、比较模糊的一句话,因为建设用地里种类很多,恐怕还要继续看里面的东西。什么是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现行的法律和政策,跟这句话实际上不太一致。现在农村的建设用地,一个是乡镇企业用地,一个是农民的住宅用地,我的判断,这句话的含义首先是讲的是乡镇企业用地,就是经营型建设用地介入市场,跟城市建立统一市场。这句话实际上上次三中全会中已经提出,但这几年来并没有什么进展,本身可以做各种各样的解读,现在不能说已经搞清楚了。
凤凰财经:对于我国现在有些地区实行的土地确权改革的实验,您觉得能不能从根本上触动土地产权的问题?
华生:我们现在农村搞的这个政策,实际上已经是在一步一步走向土地私有化。“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就是说后出生的人没地了,就不是集体成员了,这是我们现在的政策。然后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确权,把这个证发给分到地的人,规定将来只能传给子女。从这个角度来说,实际上土地已经在一步步私有化了,而且走的很快。
但是,城市化问题的核心不在这里。发展中国家一般都是土地私有,仍然没有解决好发展的问题。如何寻找国内经济增长的动力,如何让农民进城以后能够安居乐业,能够不去贫民窟,如何能够实现现代化转型,这才是现代化的难题。
凤凰财经:在您看来,改革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突破?
华生:首先要突破户籍制度,这次三中全会肯定也会做出一些安排。但是我关心的是,这个改革不能光是口号。比如我们的方针说,“大城市要控制,小城市放开”,但是实际情况是,小地方卡的更紧,真正农民工集中的长三角,珠三角,这些地方是不会轻易同意放开的。 可能西部的小城市是放开了,但是那里人少,就业机会也少——放开等于是空话。
换句话说,如果国家财政没有安排经费,拿出资金来配套推进户籍改革,我认为这个户籍改革就是空的。